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读后感 >

《论“三农”工作》重要书籍读后心得体会

|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三农”工作》重要书籍读后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论“三农”工作》重要书籍读后心得体会

 

 《论“三农”工作》重要书籍读后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情系“三农”,以百姓心为心,执好“科技之笔”“生态之笔”“产业之笔”,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绘就一幅富春山居的锦绣画卷。

  执科技之笔,绘一幅农业强盛图。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基本摆脱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迎来了科技兴农的崭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要紧紧围绕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努力在核心技术领域突破一些关键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还要进一步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让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到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打通农业技术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成果落地生根,让农业真正强起来。

  执生态之笔,绘一幅农村美景图。“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日,热播剧《春风又绿江南岸》深刻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用江南县的生动案例告诫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靠民”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千万工程”为浙江乡村带来了万千气象。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切忌盲目跟风、“千村一面”,要因地制宜,注重乡村本土文化,保留本土风貌,打造特色品牌,既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让“颜值”与“气质”齐飞,共绘农村美景。

 执产业之笔,绘一幅农民富足图。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如今,“农民”二字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一个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茧而出”,例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他们在自己富裕的同时,也带动了一批人富裕。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农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还需要有居安思危意识,及时认清不足。开对“药方子”才能保证长久的“甜日子”,针对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拿出具体举措。要在乡村产业发展上下真功夫,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

 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向广度深度进军,推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让广大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奔赴共同富裕。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坚持用“辛苦指数”换来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论“三农”工作》 重要书籍读后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一书在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迅速掀起学习浪潮。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当下正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驻村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扎根基层一线,争当“三农”工作“老把式”,切实担当起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

  做整合资源强农业的“老把式”,绘就产业发展“复兴图”。“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农业发展关乎农村建

 设和农民增收,驻村干部要在产业规划和技术更新上发力,在立足村情、契合政策的基础上拓宽农业生产路径,打造农业生产现代化体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深入的调研便是要摸清楚“吃什么山”“喝什么水”。要听取多方意见建议,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农业区位优势、民俗文化特色等条件规划产业发展,因地制宜走出一条致富路。驻村干部来自各单位各部门,具备村干部不具备的优势资源,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做好上下沟通协调,在产业规划、技术帮扶、资金争取上出工出力,并主动将本村发展契入地方全局,以便获取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中国是个五千年来一直都同泥土打交道的民族,驻村干部要积极学习农业知识,主动挽起袖子下农田、干农活,不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绘就符合实际、未来可期的产业发展“复兴图”。

  做内外兼治美农村的“老把式”,创建文明宜居“桃花源”。“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村是人们的“乡愁”“故土”,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农村“外在形象”,能让人流连忘返,文明的乡风民俗是农村的“内在气质”,会使人不肯思离,打造宜居乡村须“内外兼备”、久久为功。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位置,将“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的理念落到实处,加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直面“痛点”“难点”,消除“矛盾”“病灶”,强化农民环保意识,大力推进绿色农业,让群众能享受到实实在

 在的“环境红利”,实现环境治理常态化、持久化。要在树立文明乡风上下功夫,从农民日常生活、民俗习惯上入手,通过积极思想引领、先进典型示范等方式绵绵用力、恒久用工,如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营造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打造“形象与气质俱佳”的新时代“桃花源”。

 做创新机制富农民的“老把式”,养育生活美满“幸福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核心是农民富裕,农民荷包不鼓起来、精神生活不富起来,乡村振兴就只是空壳。农民富裕需有人“带富”,要注重吸引培育人才和优质企业,发掘服务好致富带头人,激发“头雁效应”,以先富带动后富,形成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可积极探索“党建+集体经济”“企业+合作社+农民”等机制带动本土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差异化分红、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拓宽增收途径,实现增收致富。农民富裕,富在精神充实,要发掘、保护、传承好优秀的民俗文化,可通过组织农家文艺汇演、农技知识讲堂等活动凝心聚力,增强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传递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成为生活美满、精神富足的“幸福人”。

 《论“三农”工作》重要书籍读后心得体会

 近日,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系列重要文稿的《论“三农”工作》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稳抓“三农”工作促乡村振兴,要靠身处“最前沿”的基层干部,锻造过硬本领,永葆实干姿态,站好“第一班岗”,掀起乡风文明“新浪潮”,激活产业富强“活细胞”,打破基层治理“旧局面”,稳抓“三农主义”,绘就乡村振兴的“三幅画卷”。

 以文化为“媒”,悟“写意主义”,晕染乡风文 明“水墨画”。培育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基层干部要当好乡风文明的“宣传员”“建设者”,就要兼顾“新旧”文化,赏析乡间文化“意境”之美。要传播“新思想”,依托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党课宣讲、普及政策知识、组织主题活动,让新思想新理论“入脑入心”。要培育“好风气”,建设红色乡情院落、打造特色村史馆、强化村级阵地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家风家训、文明公约,倡导树立新风尚。要觉醒传统文化“生命力”,

 收集老物件、沟通老乡亲、盘活老地方,整合现有优势资源,保留优秀传统文化“灵魂”、注入现代模式“血液”,“勾”乡愁“引”乡贤,展现乡风文明“形留魂在”的“活态”风貌。

 以产业为“柱”,照“写实主义”,临摹向往生活“素描画”。发展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基层干部要当好致富增收的“带头人”“创业家”,就要立足产业发展,领悟赋能经济“实干”之义。要深挖本地特色产业资源,通过前期调研和实地走访“融合”当地优势,因地制宜规划发展路径,积极探索多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新兴产业,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园。要探索转型升级方向,应用研发科技、规范化生产经营、壮大产业链、走农旅结合道路,提升农产品产量、质量、附加值,拓宽增收渠道,发展绿色、生态的新型农业,提升农产品产量品质,不断“做优做精”现代农业产业。

  以创新为“源”,论“突破主义”,勾勒基层治理“油彩画”。搞好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抓手”。基层干部要当好基层社会的“治理人”“统筹兵”,就要探索治理新途径新模式,发挥创新治理“活血”之能。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选优配强基层带头人、开展三农业务培训、打造集体经济“一村一品”,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要提倡村民自治,建立党群理事会、村民自治委员会等“活力源”,鼓励村民对家乡建设建言献策,满足群众需求,提高群众幸福感,基层干部要在鼓励“自治”的同时当好“领头雁”,把握正确发展方向。要“淬炼”精良人才队伍,基层干部要当好人才聚集“吸铁石”,思索创新人才模式机制,坚持“本土育才”和“广聚英才”相结合,挖掘“新力量”,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切实保障人才的各项待遇,提供“乡村舞台”施展才能,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老师读书心得《促进教学测验与评价》读后感(全文)

老师读书心得《促进教学的测验与评价》读后感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做一名教学专家,还要做一名评价专家。因为要拥有有效教学是需要评价的支持。它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评价的有效,有针对性,就需要设

小学生《骆驼祥子》读后感参考例文

小学生《骆驼祥子》读后感参考例文《骆驼祥子》是老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悲剧人偶读后感700字作文(全文完整)

悲剧人偶读后感0700字“眼睛看到的不一定都是真的。”——题记我曾经阅读过许多东野圭吾的小说,这周我所阅读的,便也是东野圭吾的《悲剧人偶》。整本书以一个人偶为线索展开描写。一开始,便已介绍这个人偶会给

世界四大名著读后感例文(2022年)

世界四大名著的读后感范文世界四大名著的读后感范文11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 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

慈爱妈妈读后感500字作文(完整文档)

慈爱的妈妈读后感0500字小朋友,你有没有读过《慈爱的妈妈》这一文呢?这篇文章写得太感人了!今天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这篇文章。本文讲述了一位牧羊人捉住一只小狐狸,送给作者一家。母狐狸知道小狐狸被关在库房

古文观止读后感作文

古文观止读后感0600字作文古文观止读后感0600字作文11所谓“古文观止”,就是“尽将古文之精华选编其中”之意。翻开厚厚的一本,时而读之。难懂的文言文还是让我望而却步,可是根据所给的注释,我还是能够

茶花女读后感700字高中作文

茶花女读后感0700字高中刚接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了书名“茶花女”,脑海里便第一浮现出一位纯洁、天真的姑娘在辛勤的摘取茶叶……可是阅读一番后,才令我为“她”佩服得五体投地。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位被世俗鄙视

贝多芬传读后感900字作文

贝多芬传读后感0900字《名人传》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共分三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列夫托尔斯泰传”。其中,《贝多芬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贝多芬传》主要讲述了贝多芬出生在一个贫苦

道德经读后感500字作文(完整文档)

道德经读后感0500字地球上万物的生长发育,自然界草木的荣枯,潮起潮落,昼夜的交替;动物界的弱肉强食;人类的演变,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道”。什么是“道”?自从学了老子的《道德经》以后,我明白了“道”

2022年《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最新10篇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2022年《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22年《论语》读后感心得体会1一部论语,两万余

初中生《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例文2022(全文完整)

初中生《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例文0《鲁宾逊漂流记》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家笛福的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主要讲了一个英国的水手因船沉了而流落到了无人的荒岛。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他开始想办法自救。他靠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