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薛永年书法史论批评文章略目

| 来源:网友投稿

1984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理论(《美术研究》1984年第3期)

1986 行书概论(《书法学习辅导》(六)1986年5月)

董其昌行书管窥(《书法学习辅导》(七)

1987 质朴浑成造意新——王镛的书法与篆刻(《中国书法》1987年3月)

1988 以书入画之我见(《江苏画刊》1988年第3期)

画法关通书法津——也谈石涛的一画论(《美术研究》1988年第1期)

贵能深造求其通——王镛书画篆刻集序(《王镛书画篆刻集》,河北美术出版社,1988年6月)

明姚绶《行草自书诗卷》(《书法丛刊》1988年第12期)

莫云卿《行草书五岳诗》(《书法丛刊》1988年第12期)

论近代中国书法(《世纪的转折·20世纪中国艺术中的传统与现代性》,美国高根汉姆博物馆,1988年)

1989 隋唐五代时期的书画鉴藏(《文博教学》1989年第一期)

1992 董其昌《行书论书法卷》与早期书论(《书法丛刊》1992年第二期)

謝朝花而启夕秀——董其昌的书法理论与实践(1992年出席美国董其昌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的论文,刊于英文本论文集,国内载于《美术研究》1992年第3期)

方寸之内奇趣万千(篆刻的体会)(《名人雅趣》,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

1993 窦氏兄弟与书论(《全国第四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重庆出版社,1993年,11月)

1994 清代书画篆刻史引论(《美术研究》1994年第3期)

昆仑堂藏书画集序(《昆仑堂藏书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1996 书画鉴定与书画作伪(连载,《美术观察》1996年7-8月)

百扇斋主手拓悲鸿用印考述(《收藏家》1996年5月)

王红印存序(《王红篆刻集》广西美术出版社1996年)

1998 千变一严精微绚烂——本世纪卓越印人画家陈子奋(《家园》1998年3月)

出土文物与书画鉴定(《文物》1998年2月)

2000 妙鉴从心手自随——徐邦达书法集小引(《徐邦达书法集》,艺林美术出版社,2000年)

清代篆刻刍论(原为《中国美术史清代卷》(上)第九章,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2月)

2001 古代书画鉴定方法研究导论(2001年台湾历史博物馆台湾艺术学院主办的《书画鉴定研讨会》手册)

2002 20世纪古书画鉴定名家方法论(《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8月)

拾遗补阙 知人论艺——读《胶东清代书画志遗》有感(《中国书画报》2002年第27期)

2004 古不乖时 今不同弊——吴自然行书选集序(《吴自然行书选集》,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07月)

2005 学艺相成后生可畏——有感于李一的书法(《文艺评论》2005.5)

书画鉴藏史研究刍论(《故宫学刊》2005年·总第二辑,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19月)

眼学津梁——傅申《书法鉴定》序(台北《典藏一古美术》2005,6总153,110页)

清新的圳风(深圳八家书法团体)(原刊于《书法杂志》,总第十期,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2006 苍雄峻宕写高情——老友周昔非书法展观后(《当代书法家精品集——周昔非》,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

2007 晚清金石拓片与书画结合的博古画(美国夏威夷《当艺术遇见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粤海艺丛》第二辑,粤海风杂志社,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编,2011年3月)

金石全形拓与缶庐博古画(奥麽美艺术博物馆“与古为徒——吴昌硕书画篆刻学术研讨会”)

《历代书画录辑刊》序言(<历代书画录辑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08月第一页)

朱乃正书法的明法善处与出新(《东方艺术·书法》2007年20期,第60页)

2008 书法当代标准的“三性”(《美术观察》2008年6期)

邱才桢书法集序(《邱才桢书法集》,中国艺术出版社,2008年1月)

2009 塥扁书的创造与现代书法艺术——陆维钊的划时代贡献(《纪念陆维钊先生诞辰110周年论文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年4月)

承与变的智慧——《春游集》(刘彦湖书法作品集)序(刘彦湖《春游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6月)

2010 国画发展与书法素养(载于《荣宝斋》双月刊,传统艺术版,2010年2期,总第63期,2010年3月出版)

黟山派杰出印人黄牧甫绘画浅论(林亚杰、朱万章主编《广东绘画研究文集》205-211页,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6月)

《寄缶庐篆刻集》序(《钟国康篆刻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

2011 观衣雪峰君书法篆刻书后(《澡雪集:衣雪峰作品》,中信出版社,2014年)

2012 卷轴书法形制源流考略序(吴晓明著《卷轴书法形制源流考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3月)

2013 字骨与诗魄——李一诗稿变鲁集序(《变鲁集》(线装),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0月

2014 手札与面目——看齐白石“日常书写”的启示(《中国书法》,2014年第7期)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心得7篇通用【完整版】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心得7篇通用》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教育能让更新了观念,改善了思想,了解了当前的社会形式。你在安全教育中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写一篇安全教育心得回顾一下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心得”,下面小编收集了

小学生寒假安全教育家长心得3篇通用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小学生寒假安全教育家长心得3篇通用》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是生命之本,安全是头等财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自己安全。写一篇安全心得能让自己在安全教育过后的总结中得到许多的收获。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小寒假安全教育家长心得”

2022年70年周年校庆演讲稿最新范本(精选文档)

《70年周年校庆演讲稿最新范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演讲稿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讲话,所以,它是有声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它一方面是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即化声音为文字,起到规范文字、有助演讲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0年演讲稿最新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70年

2022年度清明节感怀演讲稿【完整版】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清明节感怀演讲稿》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4月4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让怀着无比沉重和景仰的心情来缅怀革命,继承革命传统。你知道么,今天小编整理了清明节感怀演讲稿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清明节感怀演讲稿一

2022教学工作会议演讲稿(全文完整)

《教学工作会议演讲稿》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作会议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学工作会议演讲稿1各位:

五四青年节青春演讲稿

《五四青年节青春演讲稿2022》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仪式。五四的核心内容为,进步,民主,科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五四青年节演讲稿2022范本,欢迎参阅。五四青年节青春演讲

2022最新青年担当演讲稿(全文完整)

《最新青年担当演讲稿》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沧海,无人愿甘沦平庸,无人愿在茫茫粟漠中归依。青年们,当在光华中,勇披战衣,秉承之责任心,书写高昂之战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青年担当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最新青年担当演讲稿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

2022年度清明节主题学生作文500字合集

《2022清明节主题学生作文500字》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一定不辜负烈士们的遗愿,让我们踏着烈士们的足迹奋勇向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2022主题学生作文500字,希望能对大家

2022年高三毕业典礼演讲稿(精选文档)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高三2022年毕业典礼演讲稿》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的三角信息交流,演讲者不能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绪为满足,他必须能控制住自己与听众、听众与听众情绪的应和与交流。

五四精神演讲稿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五四精神演讲稿》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五四演讲稿

学雷锋致英雄演讲稿怎么写(完整)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学雷锋致英雄演讲稿怎么写》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致英雄演讲稿怎么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学雷锋致英雄

语文新课程纲要教材解读培训心得3篇通用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语文新课程纲要教材解读培训心得3篇通用》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语文要让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你知道语文心得的写法?不妨来学习一下如何写语文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语文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