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比“性质论争”更重要……(完整)

|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性质论争”更重要……(完整),供大家参考。

比“性质论争”更重要……(完整)

 

 比“性质论争”更重要的…… 作

 者:

 张悦群

 作者简介:

 张悦群,江苏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教研室。

 原发信息: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14 年第 1/2 上期 第 5-8 页

 期刊名称:

 《高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4 年 05 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界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探索与论争一直没有停止过。有人说自 1904 年语文单独设科以来,对学科性质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那是主观臆断。新中国成立前语文学科被称做“国文”“国语”,意义都很明确,教学目的任务从未有过分歧。虽然有过几次大讨论,如文言白话问题、中学生国语程度低下的问题,但没有讨论过语文性质问题。

  不过,关于“工具”的说法倒是出现得较早。为了全面了解“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等语文性质特点的演变,不妨回忆一下——

  语文性质——形成、发展与论争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工具”播种期,从上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后。1898年《马氏文通》建立语法系统,开创了形式主义的“语文”研究。之后,杜威的得意弟子胡适师承其工具主义语言观,首先提出“工具”一词:“一个中学生至少要有一个自由发表思想的工具。”其后叶圣陶发展胡适

 的思想,他在 1924 年发表的《说话训练——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一文中说:“儿童的情感正被培养,同时要使他们能利用适当的工具来表于外,感受满足的快适……所谓适当的工具,当然语言独占重要,因为它最能把人与人的心联锁起来。”从那时起,“工具”之说就已平静地种植在语文教育的田地中了,一旦遇到适当的季节便会发芽、拔节、开花……

  第二阶段为“工具观”意识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这个时期以 1954 年叶圣陶发表的《关于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和1963 年语文“教学大纲”的出台为标志,前者提出“语言是形成思想的工具,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后者以国家法规的形式描述“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在那特殊的历史时期,教学大纲直接向缺乏“学科性质”意识的人们输入了“工具观”。

  第三阶段为“工具性”明确期,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到 1987 年。1980 年,12 所院校中文系编写的《中学语文教学法》一书在学术层面上明确提出“语文科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并对“工具性”所指的内容进行了一些具体说明,为原本空洞的“工具观”充实了内涵,明确了外延。

  第四阶段为“工具性”走向弱势、“人文性”走向强势的争鸣期,从1987 年到世纪之交。1987 年陈钟樑发表《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一文,很快引发“人文派”与“工具派”之间的争论。1996 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第一次折中处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性质已由“语言工具+思想渗透”发展为“语

 言工具+文化载体”,而语言的工具性仍旧是根本。可到 1997 年、1998年由《北京文学》等报刊对语文教学及其“工具性”进行大讨论、大批判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人文性”在学科中建立了强势的地位,“工具性”则走向弱势。

  第五阶段为“人文性”走向弱势、“工具性”走向强势的后争鸣期,即第八次课改以来。2001 年 7 月颁布“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第二次折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宣布“语文科性质应该是什么”的争论可以告一段落,可之后质疑与捍卫的声音却没有因此而停止。课改头几年,很多语文老师兴趣点都在“人文性”上,似乎有了终于除去枷锁般的兴奋,兴高采烈地奔跑在人文的大道上,一时间语文教育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热闹局面。可热闹是短暂的,很快便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现象:只见人文不见工具,不讲知识不提训练,学生语文水平的下滑再次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于是,语文界钱梦龙、徐林祥、陈钟樑、倪文锦、韦志成等纷纷撰文再次力挺“工具性”。

  不过,为什么以“国家意志”形式宣告的语文“课程性质”,还受到怀疑呢?一个重要原因是——

  “课标”表述——也经不住起码的逻辑推敲

  第一,说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难道其他学科不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说语文是交际工具,就意味着它不

 是被交际的文化,说语文是人类文化,就意味着它不是用来交际文化的工具。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第二,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问题更严重。要将两个概念统一起来,应以原本对立为前提,比如原本对立的“人文性”与“科学性”可以进行统一,本来并不对立而是彼此交叉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根本谈不上统一。那么,“工具性”应该与“什么性”统一呢?答曰:“目的性”。

  “工具性”是“工具”之属性,与“工具”相对立的概念应该是“目的”。“工具”与“目的”的对立关系是什么呢?“工具”是指某一事物与诸多事物构成的链条或系统里的手段、方式、媒介、途径或前件……“目的”是指某一事物与诸多事物构成的链条或系统里的目的、结果、任务、目标或后件……而且它们是相对的,如果改变链条长度或调整一下要素的位次和结构方式,某“工具”有可能就成了这个链条或系统的终极,即“目的”,某“目的”更有可能成为这个链条或系统的非终极的某个部分,即“工具”。“工具”与“目的”的对立关系,实际上是“前端”与“终端”的前后件关系。“工具”与“目的”所表现出来的各自特性,就是“工具性”与“目的性”。要想做好一个工作,或从事一项事业,诸多事物构成的链条或系统里的前件、后件必须和谐相称,必须讲究“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人文性”“科学性”与“工具性”“目的性”,应该是一个“二维结构”。请看下图:

  要说统一,只能说人文性与科学性统一,工具性与目的性统一;不能说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科学性与目的性统一。因为本来工具性中有人文性与科学性,目的性中也有人文性与科学性;科学性中有工具性与目的性,人文性中也有工具性与目的性。

  长期以来的两派论争,站错了位置,认错了对象,怎能争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至于两者之间的统一,更无从说起。

  第三,即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属于同一个维度,但也不能以其“统一”来确定语文学科的性质。“人文性”与“科学性”统一,“工具性”与“目的性”统一,哪门学科不需要啊,岂能仅仅成为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第四,“人文性”有很多解释,难以界定清楚,“工具性”的外延又极其宽泛。还要把二者在语文科中“统一”起来,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尽管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探讨与论争非常重要,这样论争下去也没有任何必要。不如搁置争议,另辟蹊径——

  不妨弄清楚——语文课“让学生得到什么”

  数学学科很少有人争论其学科的性质任务;历史学科也没有自以为能地想要营造学生的精神家园;生物学科也不会提出“生活化生物”的雄伟口号,尽管它与生活、生命密切相关。语文学科却不然,把语文看得非常重要,非要搞清楚“语文是什么”不可。

 澳大利亚的语文(其母语为英语)课标就比较有谱,不说大话,不给语文布置漫无边际的任务,只清清楚楚地告诉语文教师,你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应当“让学生得到什么”。这个课标对语文课的基本理念的阐述很是简短,下面是全部内容:

  积极有效地参与澳大利亚社会活动需要能在广泛的语境中自信、愉快而有目的地听说读写。英语学习,或者更广泛地说,读写的学习,与正确且有效地运用语言有关,语言在这里是一种学习手段;同时,英语学习还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有关。学生通过运用语言可以传递和发现信息,提出观点和表达情感。学生学习语言怎样发挥作用以及如何熟练运用语言。

  文本和语言的学习对个体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是很重要的。学生需要通过理解和掌握英语以发展自信心,提高适应学校、就业和继续教育需要的能力。英语知识和技能对于参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以及成为有知识的好公民是必不可少的。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主动阅读、观看、写作、比较和讨论文本。教师鼓励学生探索和学习多种文学作品,以及来自学生所在文化和其他文化的自带文本或媒体文本。学生运用文本探索新观念,对自己所处世界和全球社会进行批判性思考,从中获得乐趣。关于语言如何发挥作用,语言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态度的知识,有助于增进学生对自己,对自己所处的文化,以及对当代世界的理解。学生读到和听到的文本将成为他们创作和构

 思自己的文本的资源。(《澳大利亚课程标准》丛立新、张燕主编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年 2 月第 1 版,第 9 页)

  这基本理念部分(并非完美)没有阐述语文学科的性质,没有涉及“语文是什么”的问题。立论的落脚点是“语文有什么用处”“语文应该做什么”“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是澳大利亚基础教育轻视学科的性质吗?不是。他们其他学科基本理念的阐述都很重视对学科性质的论述,唯独语文不谈性质。或许他们认为语文只在教学意义上是一门科学,离开教学之外,并没有独立意义上的学术意义,没有必要非要说清此事。可能我国语文课程专家王荣生教授深谙其道,不然,何以力避语文之性质之争,致力于“语文学习任务研究”呢?

  其实,语文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一线教师心中也是有谱的。诸如识字、写字、解词、造句、仿段、扩写、口语交际、文言翻译之类,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达到了相当的教学造诣。换句话说,在语文课“让学生得到什么”的问题上进行总结与理性思考,比性质论争更贴近实际,更便于操作,更易于见效,因而更为重要。

  从哲学上讲,从理论层面走向实践层面,正是从“形而上”——

  走向“形而下”——便于理解与反观“形而上”

  《易经·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认为规则、原则是无形的,称为“形而上”;器用之物是有形的,称为“形而下”。这对概念提出后,逐渐被哲学家引申为表述抽象和具象、概括和具

 体、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本原和派生物的范畴。在研究方面,由抽象到具象,由概括到具体,由本质到现象,由原因到结果,由本原到派生物,即由形而上到形而下,是学问“深入”的必由之路;把以上顺序反过来,则是学问“升华”的自然方向。

  由形而上到形而下与由形而下到形而上,是一组辩证的研究方向。在语文性质问题无法解决之际,换一个角度,从形而下的“让学生得到什么”方面来思考,可能会“柳暗花明”。当语文性质论争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高原状态,换一个思路,从“物化”它的具体内容与具体事实来研究,可能会发现一些使我们豁然开朗的东西。或者说,一旦真正解决了“让学生得到什么”这一问题,“语文是什么”的“天问”就会得到解答。为什么?因为学科性质制约着学科教育的地位、功能、目的、教材、教法、质量、测评、体制等方面,而学科教育的地位、功能、目的、教材、教法、质量、测评、体制等方面体现着学科性质,而“学生得到什么”又具体体现这些方面。所以,从形而上走向形而下,思考与研究“让学生得到什么”,不仅可操作性强,容易取得效果,而且便于理解与反观形而上的语文学科性质的内涵。

  其实,一线教师虽不懂得多少理论,不能写大块文章,不太关心语文性质论争,也听不懂得一些专家携带着种种新概念的颐指气使。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耕耘着他们心爱的语文之田,培育着他们钟情的学生,守护他们敬畏的母语。可是,他们深知语文课应该让“让学生得到什

 么”,不应该让学生干什么。不然,何以在语文性质争论不休的这些年,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并没有糟糕到“误尽苍生”的程度?

  有些难题,一时理论上解决不了,专家无能为力,但处于“形而下”范畴的实践者常常能出其不意地予以解决。实践出真知,乃是永恒的真理。如从“形而上”范畴的语文的性质论争层面,走到“形而下”范畴的“让学生得到什么”的思考层面,不仅便于解决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而且便于反过来认识曾经的性质论争,乃至达到进一步理解它与丰富它的目的。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优秀大学生实习报告【完整版】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大学生实习报告2022精选》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能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型人才。实习是大学生拓展自身素质的主要载体之一,那么关于一份好的实习报告要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优秀大学生实习报告2

2022年度集体荣誉感演讲稿大全【优秀范文】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集体荣誉感演讲稿大全》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主张、看法;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荣誉感演讲稿大全

关于河流污染演讲稿合集(完整)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河流污染的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演讲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河流的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河流污

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最新

《2022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最新》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下面给分享关于2022报告最新,欢迎阅读!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篇1】20__年8月,队(新城区三分队)在

2022年度大学生个人实习报告最新(完整文档)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年大学生个人实习报告最新》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使大学生增加社会阅历,积累经验。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职业场中的决定因素。只有参加实习,通过实习的检验,才能积累自身的阅历和经验。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2022年大学生个人实习报告最新,欢迎大

毕业自我鉴定总结(完整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1年毕业自我鉴定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自我鉴定就是把一个时期的个人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写自我鉴定有利于我们能力的,因此我们是时候回头做好总结。自我鉴定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1年

2022教学工作会议演讲稿(全文完整)

《教学工作会议演讲稿》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作会议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学工作会议演讲稿1各位:

五四精神演讲稿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五四精神演讲稿》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五四演讲稿

小学三年级运动会加油稿(2022年)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三年级运动会加油稿》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运动场上有,面对漫漫的征程,没有畏惧和退缩,任汗水打湿脊背,任疲惫爬满全身,依然奋力追赶,只有一个目标,只有一个信念,为班级赢得荣誉,拼搏吧。下面

梦想从这里起航演讲稿10分钟左右(全文完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梦想从这里起航演讲稿10分钟左右》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是什么?是人们在梦里所大胆的想象,是美好的期望,它不一定会实现。那既然有可能实现不了,为什么还要人们拼命去实现呢?因为梦想的美好在于实现它的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梦想从这里起航演

2022管理实习报告最新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管理实习报告2022年最新》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报告2022年最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管理实习报告2022年最新1【前言

五四青年节青春演讲稿

《五四青年节青春演讲稿2022》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仪式。五四的核心内容为,进步,民主,科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五四青年节演讲稿2022范本,欢迎参阅。五四青年节青春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