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比例尺应用》教学反思3篇

| 来源:网友投稿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曾想过这样设计:先复习一下比例尺的意义,然后隆重推出课本的信息窗,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如:从济南到青岛有多远?需几小时到达?然后重点探索如何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例尺应用》教学反思3篇,供大家参考。

《比例尺应用》教学反思3篇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曾想过这样设计:先复习一下比例尺的意义,然后隆重推出课本的信息窗,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如:从济南到青岛有多远?需几小时到达?然后重点探索如何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对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这个环节似乎兴趣不是很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呢?我灵机一动,对信息窗做了一下修改:

  课一开始,我问:同学们,你们到过青岛海洋世界吗?(由于青岛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城市,学生热情比较高。)如果我们要从威海出发去青岛,客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行驶,你知道路上需要几小时吗?

  这时,学生纷纷发言: 这怎么行?必须知道青岛和威海两地之间的路程啊!接着,我出示了信息窗中的地图,问学生:根据现有的资料,你能算出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吗?学生兴致很高,找到的思路很多,但很少用课本上的方法,想法最多的思路有:

  思路一:比例尺1:8000000可以理解为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8000000厘米,因此图上3厘米实际就是3×8000000=24000000厘米=240千米

  思路二: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困此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也就是说,3÷1/8000000=24000000厘米=240千米。

  虽然学生没有用课本上的方法,但我认为还是非常有必要给学生补充的,而且由于思路简单,利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掌握。另外,在设未知数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成厘米为单位,最后为什么要注意化成更大一些的单位,如米、千米。

  本节课的知识比较零散,还涉及到如线段比例尺的类型,放大比例尺应注意的问题等,本节课没能全部解决,但我觉得本节课的方法思路学生明白透彻了,也为其它类型的题打好了基础。重要的是,本节课中,学生体会到了用不同的思路来解决问题,那么在出现线段比例尺的时候,学生就不会生搬硬套的用公式来解决了。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3篇(扩展1)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3篇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体会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实际,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乐趣,感受到比例尺的实用性和科学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

  比例尺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比例尺的意义:

  刚才老师了解到同学们的五一安排非常丰富,其实在我们学校周围也有许多美丽的景点。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地图,你能看到什么?还能看到什么?(观察的非常细致)比例尺1:10000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还了解比例尺的哪些知识?

  预设生1:图上一厘米表示实际中的一万厘米,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万倍。

  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3:同样的知道(比例尺)、(图上距离))我们就可以求(实际距离) 那么知道 (比例尺)、(实际距离)我们就可以求(图上距离) 也就是说知道其中的两个量,我们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2、揭示课题。

  大家对比例尺有了深刻的了解,其实比例尺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尺的应用。(贴出课题)

  二、教学求实际距离.

  1、求东门小学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

  下面,我们就带上比例尺,进行一次地图上的旅行吧。现在我们从东门小学出发到铁塔寺

  (1)出示课件:

  (2)仔细观察所以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预设一:生提:图上距离是多少? (测量)

  (4)预设二:从东门小学到铁塔寺实际距离大约多少米?(评:真了不起,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仔细观察所有信息与问题, 要求从东门小学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我们就必须先知道什么? 老师给同学们也提供了同样的地图,请你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求出从我们东门小学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

  生做,师巡视

  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想法?

  方法一:方程。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使用这种方法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刚才我们根据比例尺的数量关系,利用比例尺的意义直接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方法吗?

  方法二:生:“4÷1/10000”求出的是实际距离。我们组是这样想的: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在这里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例尺相当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商。而“除数=被除数÷商”,所以可以推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我们组就是根据这种关系求实际距离的。

  这种方法也不错。

  方法三: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根据比例尺“1∶10000”推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0倍,所以从学校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可用“4×10000”求出,求出结果之后,因为单位不统一,所以还要把实际距离的单位转化为“米”,随即问:怎么列式?(教师板书)

  2、比较几种算法。

  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思考。从不同角度,想出多种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 这些方法中,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的数学就是那么奇妙,在变与不变之间存在着一定得规律。虽然方法看似不同,但都是利用比例尺的意义来灵活解答的。

  3、练习:先量出天河体育中心到烈士林园的图上距离,再算出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仔细观察所有信息, 想一想,要求从天河体育中心到烈士林园的时间?我们必须先求什么?

  运用我们刚才研究的知识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做,师巡视

  生1:(方程)师:怎么想的?

  生2:计算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了地图旅行中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比例尺的应用还有很多,看一下这两道题,先仔细读题,想一想,做在练习本上。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出示:按1:1000的比例尺做出的邮电大楼模型,高为16.8厘米,邮电大楼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师读题

  独立完成。

  按10:1的比例尺放大的手表截面图,图中的表盘的直径是20厘米,这个表盘的实际直径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解答; 汇报交流。

  2、提高练习:

  出示:课件 你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想一想,再做出来。

  生读

  汇报:两种方法

  观察这两种方法,你想说些什么?

  3、老师还了解到,有的同学想到省内给地走走,看这是我们山东省的一幅地图。 自己设计出你的出游路线,算一算行程。

  四、回顾小结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3篇(扩展2)

——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例尺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例尺教学反思1

  比例尺的概念是按照课本的思路直接给予学生,还是由学生动手画图后归纳发现?以往本人在教学认识比例尺时,都是死扣教材把比例尺的概念直接给予学生,总感觉这一概念来得太突然,学生理解不透,掌握不牢固。

  我校冯琼老师执教的《认识比例尺》这节公开课对我的启发太大,她课堂设计巧妙,学生自主绘制教室*面图时,遇到怎样将教室*面缩小的问题,由实际的需要顺利发现、归纳非常自然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学生轻松愉悦地完成了新知的自主构建过程。本人在教学这一知识时也欣然借用了冯老师的独到精巧的教学设计,效果果然良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发现一些学生在绘制教室*面图时,是随手一画的,根本就没有按比例缩小。我盯住了一个学生,他的长方形画得细长细长,实在太苗条了,与教室*面反差太大了。我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课堂生成资源,在画得正确的学生汇报完了之后,我在全班展示了这个学生的作品。同学们观察后,都认为画得不像,我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大家非常愉悦地接受了“同一幅图的比例尺必须是一致的”这一知识。

比例尺教学反思2

  这几天我们学习的是比例尺这一单元。虽然只是不难,但是和前面学习的比、按比例分配联系得比较密切,通过做题,又发现了以前在学习那些知识时的漏洞。

  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这一信息窗,教材呈现的是把求图上距离和画图结合起来的信息窗,我先讲的是怎样求图上距离,然后根据图上距离又讲的怎样画图。

  由于前面刚刚学习了怎样求实际距离,所以我就让学生自己寻找求图上距离的方法。经过计算、比较,结果学生发现,先把给出的实际距离的单位转化成厘米好做,这样可以和比例尺的后项约分。教材给出的方法是用方程知识解决的方法。我觉得这个方法虽然好理解,但比较麻烦。我给学生讲的是算术法。让他们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自己求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然后再根据公式计算。

  画图这个问题在考试时还是考的比较多的,图基本上都难不倒他们,主要是学生不熟悉做这类问题的步骤。我给大家总结的是“一求、二画、三写”。一求,就是求出图上距离,二画就是画图,三写就是写出图上距离并写出对应的比例尺。经过做题,看题,我发现学生对这类问题掌握得还不是很好,需要经过不断的做题来加以巩固。

比例尺教学反思3

  《比例尺》一课是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以比、比例为知识基础。本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三大板块:

  一:设疑:

  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但是在大小不同的两张*地图上(出示两张*地图),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奥密吗?

  二、学习探索*地图。

  请学生量出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并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交流得出所求的比是1:41880000,为什么这几个比是一样的?再得出在同一幅图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一定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三、求比例尺和利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拓展题: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105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的距离是4厘米,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588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这题可以依据比例尺一定写出比例计算。

  一节课下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处理一个生成环节的时候,学生讨论得尤为激励:在第三环节计算图上距离时,如果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绘制两个城市的距离,与刚才这幅1:41880000的地图上比较,有什么不同?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短一些,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长一些,这时教师适当地点拨:数据比较大,你能否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于是,学生讲出了1:10和1:100两个比例尺,一个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厘米,一个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0厘米,1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越长在图上画的就越小。

  本节课欠缺之处:

  1、教师扶得比较多,学生的活动没有充分展开。

  2、课时划分应该更细化,本节课应更侧重于认识比例尺,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上,课堂时间的分配应该更优化。

  3、学习探究环节应该考虑得更为细致,同一道探究题可以给同桌两人大小不一的*地图,造成矛盾冲突,更为深刻地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4、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拓展题,教师逐一将这几种方法进行评价,而没有很好地将这几种方法联系起来,应该在评价反馈的过程中找到这几种方法之间的相通之处,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本课时的内容,在基础之上加强拓展提升.

比例尺教学反思4

  《比例尺》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难点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这一课我在教学时,首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今天早上老师从家到学校上班用了15分钟,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莆田爬到福州,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杭州和上海。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自学

  1、什么叫比例尺?

  2、怎样求比例尺?

  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学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最后提问:学习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处?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

  这一节课,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对本课的知识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进行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进一步得到体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比例尺教学反思5

  《比例尺》中的内容,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之一。这部分内容还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计算的启蒙点。另外,这部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可谓中流砥柱也!所以,教学时,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意义重大也!

  教学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自学教学法,老师适时点拨,注重让学生用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课后反思如下

  一、就地取材,自主探究可取

  教室里有现成的*地图和世界地图,问:*地图是凭借什么把幅员辽阔的960万*方千米的祖国大地画在了仅80*方分米的图纸上?因为有自学任务在前,学生知道从地图上找比例尺,初步感知比例尺。比例尺的产生过程则以以下方式由学生自主“创造”出来:请学生将学校的旗杆画在一张纸上。旗杆高15米,质疑:按实际长度画能画得下吗?小组合作,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学生不可能按原来的长度画,只有想办法缩小。请学生用一句话说明用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多少米,学生标注。教师巡视,找有代表性的,如“图上厘米相当于实际10米”,“图上1厘米相当实际300厘米”;“用1厘米代表15米”摘抄下标注。这一过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学生供了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的过程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我认为学生经历比例尺的产生过程比知道比例尺意义本身更有价值。

  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让比例知识绚丽多彩

  如果我们以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必能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提供可体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感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比例尺在绘图时的运用,我收集了学校*面图的一组数据,有教学楼、办公楼、自行车车棚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分组计算出比例尺。这一设计,不仅及时地巩固了比例尺

  的求法,从算出的比例尺都是1 :6000让学生感知:同一幅图里各个角度和点都是按同一个比例尺绘制的。这样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动手中理解,在讨论中收获,所获取的知识是深刻的,经历的过程是愉快的。

比例尺教学反思6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

  “比例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例”这一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在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可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明确了立足于学生学习、生活体验的总的教学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引导学生采用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从生活导入、实践探究,学习比例尺的意义,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习比例尺的应用,最后通过合作研究巩固深化。

  2、预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分析游泳池的*面图,使学生体会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知道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

  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观察、思考、动手、讨论等合作学习,进一步发展了互相合作、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习品质。

  3、重点和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确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

  二、教法、学法

  1、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两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两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

  在整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了求*面图的比例尺,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交流,又能培养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训练

  通过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复习,为下面求比例尺时单位的改写打下基础。

  (二)、情景引入

  首先通过创设一只蚂蚁从仪征车站爬到我们学校只用了10秒钟,这是为什么?这一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引出地图。

  其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图使学生明确画地图时是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最后通过帮老师推荐住房使学生思考住房*面图与实际的房屋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三)、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出示游泳图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学习:(1)、量出上面游泳池*面图的长和宽。(2)分别计算出游泳池*面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实际长和宽的几分之几。(3)分别写出游泳池*面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实际长和宽的比,并化简。(4)完成后同桌交流。

  反馈第(1)个问题时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反馈第(2)、(3)个问题时向学生强调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

  通过追问:这两个比怎么写,化简后是多少?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从而向学生揭示比例尺的意义: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通过进一步追问:这张游泳池*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1000,还可以写成1/1000。

  通过启发:可以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相机板书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认识线段比例尺

  通过引导使学生弄清楚比例尺表示的实际意义,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说明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数值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进一步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

  通过追问:从这个线段比例尺来看,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图上的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这与1:1000的含义相同吗?

  通过完成练一练第一题、练习一第一题进一步巩固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3、师生课堂反思

  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求比例尺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比例尺有多少种表示方法?(先由学生小结,再由教师补充),使学生明确如下: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②求比例尺时,前项、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③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这时的比例尺要写成后项是“1”的比。

  (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将生活与知识相联系,通过教学例4尝试比例尺的正确求法,随后用求精密零件图的比例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同时揭示扩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的特征。

  四、存在问题

  反思整个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本节课进行了两次探究,第一次探究比例尺的意义,第二次探究比例尺的实际应用。第一次探究时间比较充分,而第二次探究的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虽基本完成了这个问题,但来不及反馈,导致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还不够扎实。另外在预设课堂的生成,预设应设置一定的空间,给予一定的弹性,也就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应变能力方面,我还要自我加压,不断磨练,提高课堂教学水*。

  教学反思

  在教学《比例尺》这一内容时,我从教室黑板这一熟悉事物入手,让学生画一画教室黑板的*面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讨论的氛围中逐步发现、认识、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好。

  (一)让数学在生活情境中建构。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他人“传授”给学生,应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把数学还原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亲切,体会到数学知识能切切实实地解决生活问题,这样才能提升数学的内在魅力。这堂课中,我从教室黑板这一熟悉事物入手,让学生根据教室黑板的长和宽,试着画一画教室黑板的*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在汇报交流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这一系列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了新知识的`丰富意义,同时也完善了原有的认知结构。

  (二)让数学在学科整合中滋养。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我们把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提炼与加工,上升为数学问题去研究的时候,这时我们所关注的仅仅是其数学方面的因素,而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当我们认识清楚这个数学问题以后,又使其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过的各方面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在教学中,通过对“用比例尺1:1000画出来的地图和1:100画出来的图谁大?为什么?”,再进一步研究“用1:10呢? 1:1、 2:1的比例尺画的*面图和实际大小有何关系呢?我们会用这样的比例尺画地图吗?”这一系列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明白放大比例尺的意义。再通过认识机械图纸、零件图纸......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化对比例尺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审美能力。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不仅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还深深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孤立的,它总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成为解决某一问题的手段。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积极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达到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比例尺教学反思7

  《比例尺》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新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脑筋急转弯游戏,学生兴趣高涨,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就象一个浇了油的火把,等待教师去点燃。接着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地图),让学生观察这些*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复习了图形的放大、

  缩小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入新知识,学生才感到亲切,学得主动。

  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接着,我引导学生自主理解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数值比例尺的特点,又让学生在观察地图的过程中自己发现比例尺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即线段比例尺。并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学会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化。在接下来的计算比例尺,以及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时,我大多让学生独立解答,只在订正时作适当指导。比如计算比例尺时,要让学生知道只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统一才能写出比,并化简成最简整数比。另外,我十分注重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去解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是学以致用。

  这节课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整堂课,我努力构造师生间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开放的活动状态中,学习是投入的,态度是积极的。我对学生的新发现及时给予肯定,正是由于时时处处的细心呵护,使学生天性中最灵动的东西发挥出来,切实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活动的*台。使学生经历猜想、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知识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有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得到体验。

  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本课中,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课前,让学生收集地图和图纸,激活学生对看地图或图纸的兴趣,初步感知比例尺在地图和图纸中的重要作用;课中,创设操作情境,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把已有认知与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课堂练习,同桌互相说出多种比例尺的含义,运用比例尺如何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互相转化,进而加深学生对比例尺的直观认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后,进行实践操作,测量教室的长宽,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图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比例尺教学反思8

  《比例尺》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难点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这一课我在教学时,首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今天早上老师从家到学校上班用了15分钟,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湘潭到武汉,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杭州和上海。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自学:1、什么叫比例尺?2、怎样求比例尺?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学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最后提问:学习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处?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

  这一节课,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对本课的知识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进行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进一步得到体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比例尺教学反思9

  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状态,解决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转化,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通过本节课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有了以上的铺垫教学,在已知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或是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时,就简单多了。比如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时,孩子们很多人都根据比例尺,来分析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列乘法算式来做,所得结果再进行单位的换算。还有学生利用三者之间的乘除法关系来求,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本节课的教学时间把握得不好,因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是教学重点,所以课堂上让学生说比例尺的意义占用的时间多了,导致相应的习题没有完成,学生的练习时间偏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会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一节课是否上得好,并不是因为这位老师上得有多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真正掌握了才是真的好。

比例尺教学反思10

  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一张教师自己的生活照。

  师:看了老师的这张照片,说说感觉如何?

  生:很帅。

  生:你人那么高,照片里那么小。

  师:是吗?

  教师量照片中人的高度,得出是5厘米。

  师:我的实际身高是170米,怎么到照片上只有5厘米了呢?

  生: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了。

  师:是吗?那实际身高与照片的比是多少?

  生:5:170=1:34

  生:应该是34:1

  师:学校这个学期规划造一幢地面为长方形的教学楼,长40米,宽10米。如果要把它画在一张纸上,你打算怎么表示?

  生:用40厘米表示40米。

  生:用4厘米表示40米。

  生:用8厘米表示40米。

  师:写出各自的比,并化简这些比。

  反馈(略)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比例尺是什么?

  生: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

  师:比例尺有什么用?

  反思:尽管“比例”的概念在此之前还未正式教学过,但六年级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看到照片就知道是“按比例缩小”了,要把教学大楼地基的*面图画下来就会想到可以用40厘米、4厘米、8厘米表示40厘米。那是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只要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比和比例”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是吗?执教老师就带了自己的一张生活照片、一条造新教学大楼的信息,就给学生提供了运用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比例尺教学反思11

  《比例尺》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在生活中引入新课。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画出一个标准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的*面图让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问学生是怎么画的。

  2、在情境中引出课题。

  生举例生活中的这种情况,举例说明在生活中把实物图扩大或缩小的情况?我在根据生的回答出示最熟悉的缩小了点*地图和北京交通线路*面图。出示两副图的全貌。让学生去发现。*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让学生提出本节课研究哪些有关比例尺的学习知识,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有侧重点的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自学书得出概念。

  出示导学提纲

  (1)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

  (2)比例尺有哪几种?

  (3)学习比例尺有什么作用?

  (4)比例尺与我们学具袋里的尺相同吗?

  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

  4、在自学中学到知识。

  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怎样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这一部分知识教简单。因此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新的知识。

  5、孩子的想法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状态,解决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转化,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通过本节课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有了以上的铺垫教学,在已知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或是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时,就简单多了。比如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时,孩子们很多人都根据比例尺,来分析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用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量大,导致学生的练习时间偏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会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一节课是否上得好,并不是因为这位老师上得有多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真正掌握了才是真的好。

比例尺教学反思12

  《比例尺》的教学是北师大版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很重要一节课。这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比例尺,包括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会这两者之间的互化,会利用有关条件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或者实际距离。这一部分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课堂容量较大,如何在四十分钟轻松完成这些任务呢?

  首先,由身边问题引入比例尺。为了在开头吸引孩子们,我提出问题:“我们的教室长9米、宽6米,你能设计出教室*面图的长宽各画多少吗?”这样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几乎人人有自己的想法。我让学生大胆发言,然后思考问题: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的教学孩子们对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数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比例尺的引入也就水到渠成。

  其次,结合教材特点,引用淘气和笑笑绘制的学校周边*面图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同一幅图不同的距离必须按一定的比来画,否则不合理,这个比就是比例尺。这一情景的出现,强调了比例尺的重要性,学生有了更为强烈的求知欲望。比例尺是什么?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理解讨论,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这个比不是尺子,而是一个比,要求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单位统一时才可比。

  然后,充分利用课本,引导学生计算笑笑绘制的*面图的比例尺,然后告诉距学校实际距离的某活动中心的位置,让学生画出这一地点。那么学生就必须算出图上距离来。这时学生算法较多,可以是:40000÷10000=4(厘米)也可以40000*1/10000=4(厘米),也可以用比例来解答。解答过程让学生在小组中展示比较,讲清道理。

  最后,在提问中适度延伸。由于本节课容量过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也用去一些时间,所以对放大比例尺,我没有时间去讲解。所以,我巧设问题:我们往往需要将实际距离缩小,但是有时候对一些精密零件,我们需要放大,想一想,这样的比例尺会是怎么样的呢?这样的问题抛出后,让学生课后思考。

  总之,如何将数学这一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学科“有情有趣”,我们就要从生活生产实际中挖掘教学素材,结合教材。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习,只有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比例尺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面图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求一幅*面图的比例尺。

  板书设计:

  比例尺

  (1)9.5厘米:95米=9.5:9500=1:1000

  6厘米:60米=6:6000=1:1000

  (2)19厘米:95米=19:9500=1:500

  12厘米:60米=12:6000=1:500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教学过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作业设计等)

  一、生活原型再现

  师:(出示孙楠同学的照片)你们认识他吗?他是谁?

  生:孙楠。

  师:怎么可能呢?照片上的人这么小,怎么会是他呢?

  生:是缩小了……

  师:如果孙楠的眼睛不缩小,鼻子和嘴巴缩小了,那会怎么样?

  生:不像他了,像丑八怪……

  师:那怎样才能像他呢?

  生:都要缩小。

  师:一起缩小,是吧。如果他的眼睛缩小100倍,鼻子和嘴巴缩小10倍,像他吗?

  生:不像,要缩小相同的倍数。……

  二、创设情境,以疑激思

  同学们都喜欢足球,踢足球要讲究战术,要研究战术需要设计足球场的*面图,下面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出足球场的*面图。

  出示:足球场:长 95米,宽60米。 学生作图。

  三、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1、通过学生讨论,引出学习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长度;

  (2)画出足球场的*面图;

  (3)写上图上的长和宽的长度;

  (4)分别写出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并化简。

  根据要求个人作图,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好的,贴在黑板上。

  2、学生小组学习。

  3、学生汇报设计思路。

  生1: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0倍,图上的长就是9.5厘米,宽就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足球场的*面图。……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 9.5厘米:95米=9.5:9500=1:1000

  6厘米:60米=6:6000=1:1000

  (2) 19厘米:95米=19:9500=1:500

  12厘米:60米=12:6000=1:500

  4、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1:500的比例尺,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

  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倍;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500;

  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米,

  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让学生掌握两种比例尺各自的特点。

  四、加深理解,拓展应用。

  (1)在咱学校校园的*面图上,用15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长度60米,你能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

  (2)辨析:比例尺是一把尺吗?

  (3)比例尺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地图上或*面图上)

  (4)出示山东省主要城市位置图。

  师:在这张地图上,你去过什么地方?

  师:今年暑假老师准备去泰安登泰山,你能帮老师算一算烟台到泰安有多远吗?需要什么条件?

  生:比例尺。出示比例尺 1∶8000000

  生:图上距离。

  师:给你一把尺子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解决。

  交流:

  生1:在这幅地图上,我用尺子量得烟台到泰安的距离是5.5 厘米,根据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千米,5.5×80=440千米。

  生2:根据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0倍,可以用

  5.5×8000000=44000000厘米=440千米

  生3:根据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8000000,也可以用

  5.5÷1/8000000=5.5×8000000=44000000厘米=440米

  生4:老师,也可以用方程来解。

  解:设烟台到泰安的距离是x厘米。

  1:8000000=5.5:x

  x=44000000

  44000000厘米=440千米

  师:那老师如果乘坐每小时100千米的汽车,几小时就能到达?

  生:4.4小时

  师:可是老师以前去过泰安,是需要8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时,学生都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经过片刻的等待,终于有孩子举起了手:“老师,我们量出的图上距离是直线的,而实际的路线不可能是直的,汽车要走许多许多弯路的。”

  忽有一学生喊到:“老师,如果我们通过飞机来计算,那肯定是准确的,因为飞机可是走直线的吧!”……

  五、反思体验 拓展完善

  1、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六、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2、3

  教学后记:

  (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等)

  上完课,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经历了实践与理论的深思与探索,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学习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只有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才感到亲切,学得主动。通过课前展示学生的照片,学生对照片上的人是按倍数缩小了这种生活常识有了深刻的体验,再让学生来画足球场的*面图,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

  (2)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只有体验过,理解才会深刻。让学生在画足球场的交流互动中,体验探究比例尺的产生过程,理解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理解是多方位的,个性化的。有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才有了后面解决问题的个性化的表达。

  (3)让学生密切联系了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本节课从让学生设计足球场*面图,到让学生计算老师到泰安的实际距离及需要的时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比例尺教学反思14

  《比例尺的应用》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比例尺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内容较多,要求学生能读懂*面图,理解比例尺的一般意义,会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还能在*面图上画出物体的位置。要让学。针对这节课我反思如下:

  一、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先复习一下比例尺的意义,然后创设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新课的学习。

  二、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而准确把握比例尺的意义,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提供了算法多样化的依据。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出比例尺1:8000表示的意思,在学生对比例尺的多角度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讨论相结合,灵活的选择解决方法。在反馈汇报时,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在巩固练习时把数学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让学生真正体会比例尺的价值,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

  反思这节课,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用解比例这种方法时,解设时用的单位还是搞不清。课后我把这个问题和老师们讨论了一下,大家认为如果让学生讨论能不能设为米?为什么要设为厘米?而不是老师重点的提示,可能学生的记忆会更深,理解的更透彻。

  

比例尺教学反思15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比例尺》教后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比例尺》教后反思《比例尺》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面图的比例尺。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难点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这一课我在教学时,首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今天早上老师从家到学校上班用了15分钟,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梅山爬到泉州,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杭州和上海。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自学:

  1、什么叫比例尺?

  2、怎样求比例尺?

  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要学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最后提问:学习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处?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

  这一节课,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对本课的知识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进行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进一步得到体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可以说,课堂的精彩在于学生的精彩,课堂的收获应该是学生有收获,包括智力的和非智力的。一堂课让学生学会几个知识点很容易做到,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情,培养顽强的数学精神实在是任重道远。因为教学内容是比较新的东西,我采取换位备课和换位教学的策略,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研究学习来大胆展示自我,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和创造还给学生。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3篇(扩展3)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1

  这学期的教学研讨课,我们高数组研究的内容要求是解决问题方面的。看看我的"教学进度,解决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只有比例尺的应用和正反比例的应用了。后面一个内容我去年参加区赛课时上过,不想再上了。这次想挑战一下自己,选择了《比例尺的应用》。

  《比例尺的应用》是在学生认识、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之后进行教学的。最初我研读完教材和教学用书后,觉得这个内容难度应该不是很大,所以最开始我定的教学内容是一节课把例2、例3都上完。后来再一次重读教学用书以及找中上等学生进行个别摸底调查时,发现学生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若告诉比例尺和其中任一个量,求另一个量,这些学生不能很快做出反映,在老师提醒他们把比例尺写成分数时,他们才很快觉悟。看来数量关系之间的变换是有难度的。本来初次备课是上完例2接着上例3,再练习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的。经摸底之后,我把练习调整到例2之后,将例3略去,(例3更复杂,综合性更强)再增加书后的做一做第一题。

  课基本上是按预先想的流程的上完了,但我自己的感觉不太好。反思有以下几个做得不足:

  1.对学生知识层次的了解不够。学生虽能够答出比例尺的意义,但学生对这个意义的理解还是停留在表面,并不深入。从应用不熟练,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不足可以体现出来。

  2.教学重点突出不够。在用算术方法解答问题,特别是在推导公式时要放慢速度,引导学生观察,必要时还要加以读来增进理解。而我在让一个学生说出求实际距离怎么想之后,没有回头再引导学生看公式或是再请听懂的学生可以复核一遍,或者是让同桌说一说。我出示公式之后,也没有让学生读一读。效果就不太明显。

  3.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做得不够。学生课堂上气氛活不活跃,除了引导要得法之外,赏识、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哪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当人在被肯定的时候,做事情就格外有激情。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多鼓励学生。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3篇(扩展4)

——《比例尺》教学设计10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8页“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设置情境,比较引入

  演示: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地图。

  学生观察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 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交流,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 1020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

  四、独立练习,巩固提高

  1、做“练一练”第1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比例尺计算的基本思考方法。

  五、总结评价,生活延伸

  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认识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1000

  0 102030米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认识比例尺是在学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面图的比例尺。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出示两幅比例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例6时,以“这里比例尺1:1000是什么意思”的提问引起学生猜想、议论。为后面学习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最后归纳出比例尺的概念。

  在教学数值比例尺后,又引导学生学习了线段比例尺,让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和练习,对比例尺的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为后面的有关比例尺计算的实际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探究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时,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虽基本完成了这个问题,但来不及反馈,导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还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比例尺》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8页“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设置情境,比较引入

  演示: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地图。

  学生观察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 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交流,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 1020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

  四、独立练习,巩固提高

  1、做“练一练”第1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比例尺计算的基本思考方法。

  五、总结评价,生活延伸

  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认识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1000

  0 102030米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认识比例尺是在学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面图的比例尺。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出示两幅比例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例6时,以“这里比例尺1:1000是什么意思”的提问引起学生猜想、议论。为后面学习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最后归纳出比例尺的概念。

  在教学数值比例尺后,又引导学生学习了线段比例尺,让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和练习,对比例尺的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为后面的有关比例尺计算的实际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探究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时,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虽基本完成了这个问题,但来不及反馈,导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还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比例尺》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8“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设置情境

  比较引入演示:出示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二、自主探究

  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1020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学生交流,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总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学生: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米。

  四、独立练习

  巩固提高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五、总结评价

  生活延伸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学生交流

《比例尺》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

  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独立探究、合作生成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纸上画出长9米,宽7米的教室地面来。

  学生1:(有学生会发出质疑)哪有那么大的本子?不够画怎么办?

  学生2: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图形的放缩,把教室的长和宽都缩小一定的倍数在纸上表示出来。

  教师:你的想法很对,跟笑笑同学的想法一样(用课件出示第31页笑笑家的*面图),在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在图的右下方有“比例尺1:100”

  教师:观察真仔细!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1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

  学生1: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学生2: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

  学生2: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自然生成、进行应用

  1教师补充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教师: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比例尺?

  学生1:在*地图上。

  学生:在世界地图上。

  学生:在房屋设计图上。

  ……

  2教师:比例尺1∶300是什么意思?(注重意思的多样化)

  学生交流(略)

  3认识比例尺特征:

  (1)课件出示*地图的比例尺、世界地图的比例尺……

  教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比例尺有什么特点?

  学生:地图上的比例尺一般写成前项是1的比

  4、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现在请大家量一量*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算一算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米,宽是()米,面积是()*方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算法

  学生1:先量出卧室的长5厘米,实际长=5厘米×100=500厘米=5米

  学生2:量出卧室的长4厘米,实际宽=4厘米×100=400厘米=4米

  学生3:卧室的实际面积是5×4=20*方米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算出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方米?

  2、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面图上标出来。

  3按比例尺是1:200,画出我们教室的*面图。

  四、总结深化、活化知识

  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五、研究性作业

  1完成第30页的思考题。

  2、试画自己家庭的住宅*面图,并计算一下每个房间的面积。

《比例尺》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认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并进行互化。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1、填空:

  1千米= ( )m =( )cm

  60000cm=( )m =( )km

  千米化成厘米数,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厘米化成千米数,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2、导入:

  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10秒钟,这是为什么?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比例尺。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二、自主学习(8分)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富源辽阔,有960万*方千米,怎样才能把她画在小小的图纸上:这幅图就要用1:45000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画在地图上。幸福路小学的面积也比较大,也要用1:12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缩小画在*面图中。下面,我们先来自主学习。(出示自主学习题目)

  学习内容:课本53页内容。

  学习方法:先独立看书,用笔画出重点,再回答下列问题:(5分钟之后,比一比,看谁能做对检测题!)

  1、( ),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 )

  2、( ):( )=比例尺 或 =比例尺

  ( )

  3、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 )的形式。

  4、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在一副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4cm。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请第4组的b1板演)

  5、一副*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这是( )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的( )m或( )km。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6、一副北京地图的比例尺是: ,这是( )比例尺,表示图上的1cm相当于实际的( )km。

  学完之后,让每组的b1回答。

  最后再提问:观察对比,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不同之处?

  指名回答:数值比例尺不带单位;线段比有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并且线段的第一个端点上的数字是0,第二个端点上有一个带单位的数字。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形式不同。

  三、合作交流(12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用到缩小比例尺,把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画在图纸上,有时,也会根据需要,用到放大比例尺,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扩大,再画在图纸上,比如: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再画在图纸上。再比如七星瓢虫实际长度只有5mm,本图就用8:1的放大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下面,我们来进行合作学习。(出示合作交流)

  1、一个零件的长为3厘米,画在纸上的长为6厘米,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它表示:图上的()厘米相当于实际的( )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这是把零件()了。

  2、比例尺1:10和10:1相同吗?( )

  比例尺1:10表示:( ),是( )比例尺,()项是1。

  比例尺10:1表示:( ),是( )比例尺,()项是1 。

  3、比例尺的分类:

  按形式分 ( )例如:( )

  ( )例如:( )

  按用途分 ( )例如:( )

  ( )例如:( )

  四、质疑探究 (5分)

  1、一副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你能用 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0 600m

  2、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你能用 数值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五、小结检测(10分)

  (一)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2、关于比例尺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1)数值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数值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二)检测:

  一、填空:

  1、1:5000000表示( )

  2、5:1表示( )

  0 40km

  3、 表示( )

  4、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把这个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是( )。

  二、解决

  问题。

  1、一条跑道全长20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8毫米,在设计图上用4厘米表示。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比例尺

  实际距离

  数值比例尺 例如1:10000

  按形式分

  线段比例尺 例如:

  缩小比例尺 例如:1:12000

  按用途分

  放大比例尺 例如: 6:1

《比例尺》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9、50“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3、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2、使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设计理念:

  本课时主要是学生在对比例尺含义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比例尺的运用,所以在设计着重体现实用性,设计中采用不同的问题情境,才学生身边的事物说起,引导学生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有是进一步学生加强对比例尺含义的理解,设计中,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利用知识迁移,自主尝试列式解决,有扶到放,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主动探索问题的方法,以及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1、在一幅地图上扬州到南京相距5厘米,实际相距100千米,你能找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吗?

  2、什么叫比例尺?求比例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练习,找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再写出比例尺。

  二、理解明确

  实践运用

  1、出示例7,明确题意

  找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距离的线段,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比例尺1:8000所表示的意义。

  引导分析:比例尺1:8000,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倍。也可以理解为比例尺1:8000也就是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米。

  3、尝试列式

  根据对1:8000的理解你能尝试列出算式吗?

  师: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算法,为什么会这样列式,关键是要让学生根据对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算法以及之间的联系。)

  4、归纳、选择、

  教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选择方法进行解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列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5、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比例尺的含义,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一定与哪个比相等?你能根据这样的相等关系列出比例式?

  学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学生分析1:8000表示的意义。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后先小组交流算法,再大组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1、5×8000=40000……2、5×80=400……

  3、5/X=1/8000……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

  学生列式5/X=1/8000并计算。

  三、尝试练习

  巩固提高1、做“试一试”。

  先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再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把医院的位置在图上表示出来。

  2、做“练一练”先独立解题,在组织交流

  3、做练习十一第4题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和在地图上如何找比例尺。

  3、做练习十一第5题。

  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学生练习

  在图中表示医院的"位置。

  学生练习后交流

  四、全课总结

  回顾反思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你能给同学提出什么新问题?

  五、知识拓展

  激发兴趣P51“你知道吗?”

  1、收集地图资料,展示给学生观看。

  2、介绍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学生观看

  阅读后适当交流

《比例尺》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8“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设置情境

  比较引入演示:出示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二、自主探究

  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1020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三、学生交流,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总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学生: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米。

  四、独立练习

  巩固提高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五、总结评价

  生活延伸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学生交流

《比例尺》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8“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设置情境

  比较引入演示:出示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二、自主探究

  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1020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学生交流,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总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学生: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米。

  四、独立练习

  巩固提高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五、总结评价

  生活延伸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学生交流

《比例尺》教学设计9

  教学过程 :

  一、导人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尺的知识,我们学过的比例尺都是用数值来标明的,如比例尺1:10000就表示图上距离是l厘米实际距离就是10000厘米,像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除了数值比例尺外,还有。什么是线段比例

  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新课

  教师:是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同学们可以翻开教科书第16页.看右下角有一幅地图。地图的下面就 有一条。它上面有0、50和100几个数,还注明了长度单位千米。这些数和单位表示什么意思呢?大家量一量从0到50这段线段有多长。(1厘米。)从50到100呢?(也是1厘米。)从0到50就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从0到100就表示地图上2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100千米的实际距 离。

  然后教师问:

  l如果知道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图上距离,你能不能计算出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沈阳和长春这两个城市,并量出它们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再想一想:要求地面上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想:1厘米.的图上距离代表地面上多少千米的实际距离,(50千米。)我们量出沈阳到长春的图上距离是5.5厘米,就代表几个50千米的实际距离。(5.5个50千米。)怎么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505.5=275(千米)

  之后,进一步提出:

  你能不能把这个地图上的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怎样改写?(因为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现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50

  千米等于5000000厘米。所以这条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就是1:5000000。)

  教师板书出数值比例尺。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五的第49题:

  1.第5题,让学生独立填表:填表前,要提醒学生图上距离的单位应用什么,实际距离的单位应用什么。

  2.第8题,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后,让学生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说说拖拉机站、电影院、汽车站和供销社离学校的距离。如,电影院在学校的南面,距学校200米;拖拉机站在学校的西北面,距学校2500米。

  3.第9题,让学生先求出试验田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然后画出*面图,并且要注意在*面图上注明比例尺。

《比例尺》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呈现情境图

  思考、讨论。

  我家的房屋*面图

  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

  2、比例尺=--------------

  实际距离。

  3、独立完成P30页第2、3题。

  4、P30页第4题,怎样求窗户的图上距离?注意比成相成的单位后再计算。

  5、指导完成P30页第5题。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P31页第1题,说明清楚两地距离一般假设是直线距离,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

  P31页第2题,自己尝试独立完成。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试一试。

  练一练。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3篇(扩展5)

——比例尺教学设计5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脑筋急转弯

  师:坐公共汽车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一共要用50分钟,但有只蚂蚁从沙市红星路爬到荆州火车站却只用了40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猜: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

  师:对了。蚂蚁爬的是从沙市红星路至荆州火车站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的实际距离。

  师: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操作计算。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那我们来个最简单的——画线段游戏。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画出它的长,行吗?

  ①橡皮长5厘米

  ②圆规长11厘米

  ③米尺长1米

  师:咦?怎么不画了?

  生:画不下。

  师: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

  生: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

  师:这个办法不错。就用这种方法画吧。

  学生画完,集体交流。

  师: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师: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

  师: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师: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及关系式)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师:下面每位同学算出自己的比例尺。

  (生独立计算后汇报结果,师板书)

  师:同样是1米的米尺的线段图,为什么它的比例尺却不一样呢?(缩小的倍数不同)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课前所说的最后一道脑筋转弯的题目吗?原来坐车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的火车站实际距离约是18千米,而蚂蚁行的是30厘米的图上距离,怪不得只要3秒呢!那么,你能求出这副地图的比例尺吗?

  (学生做前先交流)

  师:大家交流一下,谁能告诉大家首先要做什么事情?

  师: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把千米化成厘米,也就是说我们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首先写出比,再把单位统一起来,最后化简比。(板书1. 写出比。2. 单位统一。3. 化简比)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让能说说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的方法是怎样的?

  对应练习:

  完成课本第49页“做一做”

  (2)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比例尺

  师:你还在哪里见过比例尺?

  生1:大型建筑。

  生2:房屋装修。

  师:根据这幅图的比例尺,你能用另一种说法说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让学生说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几倍?)

  三、认真比较,深刻理解

  1、比较比例尺,揭示数值比例尺的意义。

  师:像1:1000000这样的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它也可以写成1/1000000你。能说说比例尺1:100000000所表示的`意思吗?

  生: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百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百万倍。

  师: 你还见过怎样的比例尺?(出示*地图)引出线段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师: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1厘米:60千米

  =1厘米:6000000厘米

  =1:6000000

  小结:

  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把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就可以了。

  3、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

  同学们,刚才我们把米尺的实际距离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我们还求出了它的比例尺是1:100等,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要把实际距离放大后再画在图上的呢(有)

  (出示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

  师:这是同学们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他是把蚂蚁放大后画在书上,图上蚂蚁长6厘米,而蚂蚁实际长6毫米。你能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

  (学生尝试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指名板演)

  出示一些精密零件的图和图纸,介绍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

  纵观这节课所认识的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相同吗?化简后的比例尺带不带单位?

  2、求比例尺时,通常要做什么?

  3、化简后的比例尺,它的前项和后项一般是什么形式?

  四、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小结看书。

  2、练习:

  (一)填一填

  (1)在比例尺是1:2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

  (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3)出示一个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 )米,把这个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二)判断

  (1)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

  六、谈学后体会。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比例尺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 :

  一、导人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尺的知识,我们学过的比例尺都是用数值来标明的,如比例尺1:10000就表示图上距离是l厘米实际距离就是10000厘米,像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除了数值比例尺外,还有。什么是线段比例

  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新课

  教师:是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同学们可以翻开教科书第16页.看右下角有一幅地图。地图的下面就 有一条。它上面有0、50和100几个数,还注明了长度单位千米。这些数和单位表示什么意思呢?大家量一量从0到50这段线段有多长。(1厘米。)从50到100呢?(也是1厘米。)从0到50就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从0到100就表示地图上2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100千米的实际距 离。

  然后教师问:

  l如果知道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图上距离,你能不能计算出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沈阳和长春这两个城市,并量出它们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再想一想:要求地面上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想:1厘米.的图上距离代表地面上多少千米的实际距离,(50千米。)我们量出沈阳到长春的图上距离是5.5厘米,就代表几个50千米的实际距离。(5。5个50千米。)怎么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505.5=275(千米)

  之后,进一步提出:

  你能不能把这个地图上的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怎样改写?(因为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现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50

  千米等于5000000厘米。所以这条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就是1:5000000。)

  教师板书出数值比例尺。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五的第49题:

  1.第5题,让学生独立填表:填表前,要提醒学生图上距离的单位应用什么,实际距离的单位应用什么。

  2.第8题,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后,让学生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说说拖拉机站、电影院、汽车站和供销社离学校的距离。如,电影院在学校的南面,距学校200米;拖拉机站在学校的西北面,距学校2500米。

  3.第9题,让学生先求出试验田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然后画出*面图,并且要注意在*面图上注明比例尺。

比例尺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8页“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设置情境,比较引入

  演示: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地图。

  学生观察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 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交流,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 1020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

  四、独立练习,巩固提高

  1、做“练一练”第1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比例尺计算的基本思考方法。

  五、总结评价,生活延伸

  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认识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1000

  0 102030米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认识比例尺是在学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面图的比例尺。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出示两幅比例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例6时,以“这里比例尺1:1000是什么意思”的提问引起学生猜想、议论。为后面学习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最后归纳出比例尺的概念。

  在教学数值比例尺后,又引导学生学习了线段比例尺,让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和练习,对比例尺的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为后面的有关比例尺计算的实际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探究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时,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虽基本完成了这个问题,但来不及反馈,导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还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比例尺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8“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设置情境

  比较引入演示:出示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二、自主探究

  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1020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学生交流,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总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学生: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米。

  四、独立练习

  巩固提高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五、总结评价

  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学生交流

比例尺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认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并进行互化。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1、填空:

  1千米= ( )m =( )cm

  60000cm=( )m =( )km

  千米化成厘米数,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厘米化成千米数,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2、导入:

  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10秒钟,这是为什么?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比例尺。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二、自主学习(8分)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富源辽阔,有960万*方千米,怎样才能把她画在小小的图纸上:这幅图就要用1:45000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画在地图上。幸福路小学的面积也比较大,也要用1:12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缩小画在*面图中。下面,我们先来自主学习。(出示自主学习题目)

  学习内容:课本53页内容。

  学习方法:先独立看书,用笔画出重点,再回答下列问题:(5分钟之后,比一比,看谁能做对检测题!)

  1、( ),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 )

  2、( ):( )=比例尺 或 =比例尺

  ( )

  3、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 )的形式。

  4、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在一副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4cm。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请第4组的b1板演)

  5、一副*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这是( )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的( )m或( )km。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6、一副北京地图的比例尺是: ,这是( )比例尺,表示图上的1cm相当于实际的( )km。

  学完之后,让每组的b1回答。

  最后再提问:观察对比,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不同之处?

  指名回答:数值比例尺不带单位;线段比有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并且线段的第一个端点上的数字是0,第二个端点上有一个带单位的数字。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形式不同。

  三、合作交流(12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用到缩小比例尺,把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画在图纸上,有时,也会根据需要,用到放大比例尺,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扩大,再画在图纸上,比如: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再画在图纸上。再比如七星瓢虫实际长度只有5mm,本图就用8:1的放大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下面,我们来进行合作学习。(出示合作交流)

  1、一个零件的长为3厘米,画在纸上的长为6厘米,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它表示:图上的()厘米相当于实际的( )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这是把零件()了。

  2、比例尺1:10和10:1相同吗?( )

  比例尺1:10表示:( ),是( )比例尺,()项是1。

  比例尺10:1表示:( ),是( )比例尺,()项是1 。

  3、比例尺的分类:

  按形式分 ( )例如:( )

  ( )例如:( )

  按用途分 ( )例如:( )

  ( )例如:( )

  四、质疑探究 (5分)

  1、一副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你能用 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0 600m

  2、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你能用 数值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五、小结检测(10分)

  (一)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2、关于比例尺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1)数值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数值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二)检测:

  一、填空:

  1、1:5000000表示( )

  2、5:1表示( )

  0 40km

  3、 表示( )

  4、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把这个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是( )。

  二、解决

  问题。

  1、一条跑道全长20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8毫米,在设计图上用4厘米表示。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比例尺

  实际距离

  数值比例尺 例如1:10000

  按形式分

  线段比例尺 例如:

  缩小比例尺 例如:1:12000

  按用途分

  放大比例尺 例如: 6:1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3篇(扩展6)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的教学反思3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的教学反思1

  比例的应用是学生在前面实际是已经接触过,只是用回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断定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懂得,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也可巩固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给出一些数量关系让学生断定成什么比例,根据什么断定利用课本主题情境图引渗透例5后,提出:你们学过解答这样的问题吗?能不能解答?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解答的方法再入一步说明: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今天就来学惯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同时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1、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2、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断定的?

  3、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让学生先独立自学课本的内容,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因为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从而懂得正比例应用的主要内容而后例6的教学则依照例5让学生完全自学,但最后注重了启发学生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种量成反比例的特点和解决含反比例的关系的问题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的教学反思2

  《比例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材上的例题是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再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列方程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上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活动。在探究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出示了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采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探索发现,总结出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采取让学生把解题思路向同学们汇报共同分享解题思路过程中,即让没能解决了的学生们能懂问题的解决方案,还让学生有了展示自我

  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交流活动与探究活动及汇报展示活动始终在进行着,使数学活动更具有实效性,更是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1、学生的探究活动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也有个别学生参与的不好,缺少组织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课堂内容安排过多。本节课的教学安排了两道例题,在学生探究时才发现学生对用比例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存在困难,最后导致了学生的练习时间没有了。课堂内容的安排应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和思维习惯。

  3、学生习惯于用算术法解决这类问题,很难接受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把学生从传统的算术方法中释放出来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习惯是难以改变,一种新的思维的注入是需要时间去改变的,所以对于用比例来解决问题必须在以后的课堂中经常提到,去改变他们传统的思维习惯。

  4、差学生存在当堂课没解决了的问题,课下不能主动去寻求解决办法,就把它变成永久性问题。这类学生我安排了好学生当他们的老师,课下进行辅导其存在的问题,监督其按时完成练习和作业。

  5、课前五分钟汇报展示的活动形式还应进一步改进,先由差生板书展示解题过程再由优生汇报解题思路和过程,逐步发展为人人都能板书展示,语言汇报解题思路及过程。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的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之后的一节习题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并灵活应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初步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会结合函数图像比较大小,巩固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

  课标要求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但是在本节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研究不够深,则导致重点把握的不好,教学目标不明确,也没有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直接剥夺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结果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主动的去学习、探究就少了,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

  在习题的设计上虽然注重了梯度和形式,但是习题选择只是把课本中的例子进行了相应的数字改变,这样造成学生只是照课本的例子书写步骤,没有真正的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最终使得学生模糊不清,导致有的学生一节课下来,一无所获。

  通过这节课让我意识到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把握教学重点、围绕教学目标,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欣赏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多研究教材和学生,准备足了课,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总之,接下来的就是努力,努力,在努力!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也为了自己快速的成长。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3篇(扩展7)

——比例尺的练习课教学设计3篇

比例尺的练习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按给定的比例尺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根据给定的比例尺,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求实际距离的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教学准备:小黑板、地图、棉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知识,那么,什么是比例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老师这有两幅我们*的地图,找出地图的比例尺,你知道他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师:同是*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不同,地图的大小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二.例题

  北京和上海是我国的两个直辖市,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今天我们就根据其中的一幅*地图和比例尺来计算一下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板书问题: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1、师:要求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应先怎么办呢?可是地图上的线都不是直的,怎样测量呢?

  生:可以先用线量,然后再用直尺量。

  师:真聪明,现在我请两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在1:6000000的地图上,量出北京到上海的距离。

  学生得出24厘米。

  师: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注意,计算的结果用千米作单位。

  2、交流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会有三种解法。

  第一种是算术的方法,先乘再换算。

  第二种也是算术方法(先计算再换算、先换算再计算的情况)如果没有方法二,教师引导。强调:为什么要把6000000厘米化成千米(先换算再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要用60*24。(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60千米,24厘米有24个1厘米,就有24个60千米,所以用60*24)。第三种方法是列比例式的方法,要注意:设的单位和要求的单位不同。请同学讲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当学生没有第三种方法时,教师引导。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列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比例尺的含义,北京到上海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一定与哪个比相等?你能根据这样的相等关系列出比例式?

  注意:最后的单位要换算成“千米”作单位的数。

  4、师:求实际距离可以用算术方法和列比例的方法来解决。各种方法各有好处,大家要多会几种方法。

  5、试一试。拿出课本中地图,师生共同测量并完成计算。

  6、练一练。

  (1)第1题,请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

  师:根据*面图和实际距离怎样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

  生:先测量图上的距离,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来计算。

  师:要注意什么?

  生:比例尺的前后项单位要统一,前项要化成1。

  师:请同学们试着解决问题(1)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师:比例尺求出来了,(2)(3)请同学自己完成。

  (3)找一幅*地图,测量任意两地的图上距离,再求实际距离。

  三、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

  四、作业?

比例尺的练习课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30——3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学习,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比例尺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比例尺的意义。难点:运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教学具准备:多媒体、笑笑家*面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对地图熟悉吗?现在老师这里有两幅地图,看谁最认真观察,地图有哪些有关数学知识?(比例尺)比例尺与尺不同,它的作用可大了,例如:建房子、教学楼设计,地图都必须用上比例尺,那什么是比例尺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

  二、探索新知

  1、出示笑笑家的*面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并说说:

  (1)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讨论)学生说后,教师补充(比例尺1:100,是指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3、比例尺的意义。师: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比例尺的前项为1。

  4、即时练习甲乙两地实际距离是50米,画在一张图纸上的距离为1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过程要求:(1)学生尝试求出比例尺。(2)教师巡视课堂,了学生解答情况。(3)反馈说明板书: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米,50米=5000厘米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前、后项的单位一定要统一。)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0页的第2题。完成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进一步理解比例尺。

  2、课本第30页的第3题

  (1)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的思路。①先测量房子上的长与宽。②再计算房子实际的长与宽。③最后计算房子的面积。

  (2)动手操作、计算。

  (3)请一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3、第4题。(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2)在图中找出正南方向。(3)在*面图上标出窗户位置及长度。(4)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检验。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比例尺的练习课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求一幅*面图的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填空

  1千米=( )米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30米=( )厘米 15千米=( )厘米 300厘米=( )分米

  2、解比例(口述过程)

  5/x=1/4 x/60=1/20

  二、自主探究:

  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一张校舍*面图。

  说明:这是学校的*面图,它是按照我们所学的比例知识,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画在图纸上的。图里所量出的长度叫图上距离,与图上对应的地面上的长度是实际距离。(再举例说明,并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2、出示例1

  让学生算出结果。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解题方法和结果。再让学生说说求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统一单位)提问:从求出的结果来看,你知道这张*面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多少?(板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3。比例尺的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经常要用到数学。像上面这样的问题,就通过数学方法,把实际的大小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画了出来。在绘制地图和其他*面图时,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板书:叫做比例尺)提问:什么是一幅图的比例尺?根据黑板上这句话想一想,比例尺是怎样得到的?(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上面题里*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板书:1 :50000)你现在知道比例尺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吗?强调比例尺是一个比。说明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l的比,这种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

  4、线段比例尺。

  提问:你知道上面所述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吗,(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00厘米,也就是500米)说明比例尺还可以用线段来表示。提问:谁来说一说这幅线段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三、组织练习

  1、判断下面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1) 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1/400。( )

  (2) 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 )

  (3) 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

  (4) 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

  让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小组交流,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你学到了什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什么体会?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3篇(扩展8)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1

  《比例尺》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并会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要在学生深刻理解比例尺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变通,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这样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的编写意图,从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1、课前设计:这部分知识因为小学生在生活中少接触,学生普遍都感觉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设计了如下一个教学结构图,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还取得 了一定的效果。创设情境——学生质疑——认识比例尺—--研究比例尺——巩固与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回顾与总结——布置研究性作业。

  2、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引入新课阶段,我先让学生试着画几条线段:5厘米、1分米、10米,画到10米时,发现不能把它的原长画在纸上,学生在画线段时提出疑惑,出示地图以此引入新课,这样完全激起他们探寻真知的强烈欲望。

  3、在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阶段,出示我国的地图,让学生说说这个比例尺的意义,这时,由于学生刚才已经对比例尺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很快地从不同的角度说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100000000的意义。这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真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加强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区别和联系。

  4、在引导学生发现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区别和联系阶段,我先让学生认识这两种比例尺,让学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提问:你能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试试看。通过对比,学生发现数值比例尺是用数字比的形式表示出来,没有单位名称;而线段比例尺是用线段表示的,并带有单位名称。这样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不同和它们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知识的认识,从而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5、教学时间把握得不好。因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是教学重点,所以课堂上让学生说比例尺的意义占用的时间多了,导致相应的习题没有完成,来不及反馈,学生的练习时间偏少。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节课是否上得好,并不是因为这位老师上得有多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真正掌握了才是真的好。作为一位数学老师,要不断地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有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课堂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还要自我加压,不断磨练,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2

  教学内容: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8页“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设置情境,比较引入

  演示: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地图。

  学生观察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 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交流,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 1020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

  四、独立练习,巩固提高

  1、做“练一练”第1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比例尺计算的基本思考方法。

  五、总结评价,生活延伸

  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认识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1000

  0 102030米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

  认识比例尺是在学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面图的比例尺。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出示两幅比例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学例6时,以“这里比例尺1:1000是什么意思”的提问引起学生猜想、议论。为后面学习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最后归纳出比例尺的概念。

  在教学数值比例尺后,又引导学生学习了线段比例尺,让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和练习,对比例尺的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为后面的有关比例尺计算的实际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探究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时,时间比较紧张,学生虽基本完成了这个问题,但来不及反馈,导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还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3

  《认识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例的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对于比例尺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结合学生的认知实践,让学生逐步突破重、难点知识,,即知道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类型,会求比例尺并进行不同比例尺之间的转化,同时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已经知道比例尺,事实上并非如此,因此,如何运用新的理念,如何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有更多自我体验和感悟时间,是我所思考的,而且学生在生活中见的比例尺多是前项为1的比例尺,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认识放大比例尺也是我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主要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依托,通过观察、思考、归纳、对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的方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巩固新知,解决重难点,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1。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新课导入“说大不算大,小小地方放得下;说小不算小,五湖四海装得了。”和“以一当十”成语填空,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比例尺,不仅很好的引出新课,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出示生活中不同的比例尺有缩小比例尺、放大比例尺、线段比例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整节课始终把数学和生活

  联系在一起,这样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数学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以学生为本,不断设疑、解疑,在探究中认识比例尺本节课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亲身经比例尺的形成过程,利用观察、思考、比较的方法设疑、解疑,通过观察知道*地图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通过在纸上表示长1m的线段,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解决了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有的比例尺前项为1,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认识了放大比例尺。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比例尺,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的认识到:

  第一、课堂教学,不应把学生当作“收音机”,只接收信息。而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氛围。提供“舞台”,让学生亲身去体会、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这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真谛”。第

  二、学生方面注重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构建新知识,在体验中掌握学习方法。

  第三、抓住要点、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在本节课中要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区别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知识点多,容量大。因此在引入数值比例尺时重点抓住比例尺的意义让学生说,介绍线段比例尺、强调千米和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等等,注重了细节的强调及学生易出错问题的强调,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第三、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各类地图的出示快捷、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面图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求一幅*面图的比例尺。

  板书设计:

  比例尺

  (1)9.5厘米:95米=9.5:9500=1:1000

  6厘米:60米=6:6000=1:1000

  (2)19厘米:95米=19:9500=1:500

  12厘米:60米=12:6000=1:500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教学过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作业设计等)

  一、生活原型再现

  师:(出示孙楠同学的照片)你们认识他吗?他是谁?

  生:孙楠。

  师:怎么可能呢?照片上的人这么小,怎么会是他呢?

  生:是缩小了……

  师:如果孙楠的眼睛不缩小,鼻子和嘴巴缩小了,那会怎么样?

  生:不像他了,像丑八怪……

  师:那怎样才能像他呢?

  生:都要缩小。

  师:一起缩小,是吧。如果他的眼睛缩小100倍,鼻子和嘴巴缩小10倍,像他吗?

  生:不像,要缩小相同的倍数。……

  二、创设情境,以疑激思

  同学们都喜欢足球,踢足球要讲究战术,要研究战术需要设计足球场的*面图,下面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出足球场的*面图。

  出示:足球场:长 95米,宽60米。 学生作图。

  三、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1、通过学生讨论,引出学习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长度;

  (2)画出足球场的*面图;

  (3)写上图上的长和宽的长度;

  (4)分别写出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并化简。

  根据要求个人作图,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好的,贴在黑板上。

  2、学生小组学习。

  3、学生汇报设计思路。

  生1: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0倍,图上的长就是9.5厘米,宽就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足球场的*面图。……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 9.5厘米:95米=9.5:9500=1:1000

  6厘米:60米=6:6000=1:1000

  (2) 19厘米:95米=19:9500=1:500

  12厘米:60米=12:6000=1:500

  4、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1:500的比例尺,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

  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倍;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500;

  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米,

  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让学生掌握两种比例尺各自的特点。

  四、加深理解,拓展应用。

  (1)在咱学校校园的*面图上,用15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长度60米,你能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

  (2)辨析:比例尺是一把尺吗?

  (3)比例尺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地图上或*面图上)

  (4)出示山东省主要城市位置图。

  师:在这张地图上,你去过什么地方?

  师:今年暑假老师准备去泰安登泰山,你能帮老师算一算烟台到泰安有多远吗?需要什么条件?

  生:比例尺。出示比例尺 1∶8000000

  生:图上距离。

  师:给你一把尺子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解决。

  交流:

  生1:在这幅地图上,我用尺子量得烟台到泰安的距离是5.5 厘米,根据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千米,5.5×80=440千米。

  生2:根据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0倍,可以用

  5.5×8000000=44000000厘米=440千米

  生3:根据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8000000,也可以用

  5.5÷1/8000000=5.5×8000000=44000000厘米=440米

  生4:老师,也可以用方程来解。

  解:设烟台到泰安的`距离是x厘米。

  1:8000000=5.5:x

  x=44000000

  44000000厘米=440千米

  师:那老师如果乘坐每小时100千米的汽车,几小时就能到达?

  生:4.4小时

  师:可是老师以前去过泰安,是需要8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时,学生都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经过片刻的等待,终于有孩子举起了手:“老师,我们量出的图上距离是直线的,而实际的路线不可能是直的,汽车要走许多许多弯路的。”

  忽有一学生喊到:“老师,如果我们通过飞机来计算,那肯定是准确的,因为飞机可是走直线的吧!”……

  五、反思体验 拓展完善

  1、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六、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2、3

  教学后记:

  (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等)

  上完课,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经历了实践与理论的深思与探索,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学习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只有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才感到亲切,学得主动。通过课前展示学生的照片,学生对照片上的人是按倍数缩小了这种生活常识有了深刻的体验,再让学生来画足球场的*面图,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

  (2)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只有体验过,理解才会深刻。让学生在画足球场的交流互动中,体验探究比例尺的产生过程,理解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理解是多方位的,个性化的。有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才有了后面解决问题的个性化的表达。

  (3)让学生密切联系了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本节课从让学生设计足球场*面图,到让学生计算老师到泰安的实际距离及需要的时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认识比例尺》教学反思5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地图和螺丝钉的*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在学生认识了比例尺后,我让学生通过查找地图的比例尺知道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接着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抓住1:6000000、1:150000000、60:1。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有放大功能,也有缩小功能,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一格的从多角度来思考比例尺的意义。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本节课在教学时,也有一些处理不够恰当的地方:首先,没有能够充分利用我所设计的导入情景,学生们对越来越小的*地图的*面图很感兴趣。在这里,我应该组织学生深入讨论,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从而初步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在出示几幅图片后还应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一些实际的物体缩小或扩大一定的倍数画成*面图的例子,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二,在让学生总结比例尺的意义时,过于匆忙,应该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逐步总结出比例尺的意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第三,对比例尺的放大讲得不够透彻。第四,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够高。这主要是比例尺的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也没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3篇(扩展9)

——《比例尺》优秀教学反思 (菁选3篇)

《比例尺》优秀教学反思1

  《比例尺》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新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脑筋急转弯游戏,学生兴趣高涨,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就象一个浇了油的火把,等待教师去点燃。接着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地图),让学生观察这些*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复习了图形的放大、

  缩小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入新知识,学生才感到亲切,学得主动。

  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接着,我引导学生自主理解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数值比例尺的特点,又让学生在观察地图的过程中自己发现比例尺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即线段比例尺。并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学会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化。在接下来的计算比例尺,以及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时,我大多让学生独立解答,只在订正时作适当指导。比如计算比例尺时,要让学生知道只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统一才能写出比,并化简成最简整数比。另外,我十分注重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去解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是学以致用。

  这节课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整堂课,我努力构造师生间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开放的活动状态中,学习是投入的,态度是积极的。我对学生的新发现及时给予肯定,正是由于时时处处的细心呵护,使学生天性中最灵动的东西发挥出来,切实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活动的*台。使学生经历猜想、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知识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有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得到体验。

  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本课中,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课前,让学生收集地图和图纸,激活学生对看地图或图纸的兴趣,初步感知比例尺在地图和图纸中的重要作用;课中,创设操作情境,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把已有认知与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课堂练习,同桌互相说出多种比例尺的含义,运用比例尺如何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互相转化,进而加深学生对比例尺的直观认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后,进行实践操作,测量教室的长宽,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图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比例尺》优秀教学反思2

  《比例尺》一课是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以比、比例为知识基础。本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三大板块:一:设疑: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但是在大小不同的两张*地图上(出示两张*地图),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奥密吗?二、学习探索*地图。请学生量出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并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交流得出所求的比是1:41880000,为什么这几个比是一样的?再得出在同一幅图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一定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三、求比例尺和利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拓展题: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105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的距离是4厘米,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588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这题可以依据比例尺一定写出比例计算。

  一节课下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处理一个生成环节的时候,学生讨论得尤为激励:在第三环节计算图上距离时,如果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绘制两个城市的距离,与刚才这幅1:41880000的地图上比较,有什么不同?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短一些,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长一些,这时教师适当地点拨:数据比较大,你能否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于是,学生讲出了1:10和1:100两个比例尺,一个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厘米,一个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0厘米,1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越长在图上画的就越小。

  本节课欠缺之处:

  1、教师扶得比较多,学生的活动没有充分展开。

  2、课时划分应该更细化,本节课应更侧重于认识比例尺,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上,课堂时间的分配应该更优化。

  3、学习探究环节应该考虑得更为细致,同一道探究题可以给同桌两人大小不一的*地图,造成矛盾冲突,更为深刻地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4、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拓展题,教师逐一将这几种方法进行评价,而没有很好地将这几种方法联系起来,应该在评价反馈的过程中找到这几种方法之间的相通之处,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本课时的内容,在基础之上加强拓展提升。

《比例尺》优秀教学反思3

  《比例尺》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新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脑筋急转弯游戏,学生兴趣高涨,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就象一个浇了油的火把,等待教师去点燃。接着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地图),让学生观察这些*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复习了图形的放大、

  缩小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入新知识,学生才感到亲切,学得主动。

  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接着,我引导学生自主理解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数值比例尺的特点,又让学生在观察地图的过程中自己发现比例尺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即线段比例尺。并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学会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化。在接下来的计算比例尺,以及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时,我大多让学生独立解答,只在订正时作适当指导。比如计算比例尺时,要让学生知道只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统一才能写出比,并化简成最简整数比。另外,我十分注重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去解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是学以致用。

  这节课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整堂课,我努力构造师生间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开放的活动状态中,学习是投入的,态度是积极的。我对学生的新发现及时给予肯定,正是由于时时处处的细心呵护,使学生天性中最灵动的东西发挥出来,切实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活动的*台。使学生经历猜想、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知识掌握较好,对比例尺也有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得到体验。

  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本课中,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课前,让学生收集地图和图纸,激活学生对看地图或图纸的兴趣,初步感知比例尺在地图和图纸中的重要作用;课中,创设操作情境,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把已有认知与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课堂练习,同桌互相说出多种比例尺的含义,运用比例尺如何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互相转化,进而加深学生对比例尺的直观认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后,进行实践操作,测量教室的长宽,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图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推荐访问:比例尺 反思 教学 《比例尺应用》教学反思3篇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1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反思100字

热门文章

我奇思妙想作文400字四年级【精选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我的奇思妙想作文400字四年级【3篇】》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我的作文400字四【3篇】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

2022年百年奋斗谋复兴勇毅前行兴伟业学习心得体会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百年奋斗谋复兴勇毅前行兴伟业学习心得体会2022》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回望过往奋斗路,眺望前方奋进路。作为新青年的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奋斗谋复兴勇毅前行兴

2022年度医院新冠肺炎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三篇

《2022医院新冠肺炎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精选三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医院新冠肺炎应急预案及流程精选三篇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

2022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策划合集(全文)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策划精选》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无论的大小,首先要把方案写出来,为严密的论证和决策提供依据。而根据需求对小学年级进行举办,为了确保小学活动的有序有

员工个人工作总结反思范本大全(完整)

《员工个人工作总结反思范文大全【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光阴如梭,的转瞬又将成为历史,20_年上半即将过去,20_年下半年即将来临。新的开始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员工个人工作总结反思范文大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员工个人

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400字五年级(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400字五年级【五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成长的每一个过程如同星空中一颗闪亮的星星,有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有时让人领悟许多感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那我了400字五年级【五篇】,一起来看看吧!那

2024年关于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范本材料

一是着力加强党的*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治建设摆在首位,做好“三个表率”,深化模范机*建设,让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党员干部鲜明*治品格和机**治生态重要底色。二是严明党的*治纪

五四青年节感悟体会范本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五四青年节感悟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用五月的花海迎接青年节,这个昭示着青年人朝气蓬勃的节日里,你知道要怎么写青年节感悟体会吗?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22五四青年节感悟体会范文五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2022五四青年节感悟体会1当

2022年度员工劳动合同正式模板【完整版】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员工劳动合同正式模板【通用】》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大家转摘到。依法成立的,受法律保护,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今天的小编给大家分享了2022员工正式模板,如果想看更多的请点击劳动合同查看。2022员工

2022年度享受读书快乐作文800字议论文优秀(完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享受读书的快乐作文800字议论文优秀》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书,是无声的老师;书,是我们最真诚的玩伴;书,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书,让我们从无知的幼童,变成了如今的莘莘学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的800字议论文优秀

2022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主题班会作文合集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主题班会作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做的义务宣传员,向家人、朋友宣传爱惜粮食,人人有责。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坚决制止餐饮行为主题班会作文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坚决制止餐饮

2022年清明节祭奠英烈活动总结三篇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清明节祭奠英烈活动总结精选三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总结的意义,就是情感的赋予,意义的事物在情感里的关系程度,就是意义的本身。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祭奠英烈活动总结精选三篇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