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脑筋急转弯中的元语言现象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现代逻辑学家把谈论事物的语言称为对象语言,把谈论语言的语言称为元语言。脑筋急转弯中有一类就是利用人们对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混淆而设计的。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分析了由于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混淆而产生的脑筋急转弯。指出设题人往往利用对象语言制作脑筋急转弯,而在解题时需要利用元语言来解答。

关键词:元语言;对象语言;脑筋急转弯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04-0080-4

Abstract: Metalanguage is second-order language which is used to describe or explain language itself, while object language is first-order language which is used to describe things in ordinary life. The author analyzes Quick, a brain games created from the ambiguity of metalanguage and object language from levels of pronunciation, lexis and syntax. She points out that the game maker always made a Q game by the use of object language,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a person has to take advantage of metalanguage.

Key words: metalanguage, object language, quick turn of brain

1. 引言

脑筋急转弯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一种测试思维灵敏度的语言游戏,它以语言为载体,通过对语音、语义、语法、文字等材料的运用而产生,特点在于它要求突破常规思维解决问题,答案要求既属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例如:

(1)太平洋的中心在哪里?

(2)黑笔怎么能写出红字来?

对于(1),恐怕很少人知道太平洋中心的具体位置。但是,猜者如果把太平洋看作三个汉字,而不是实实在在的世界第一大洋,就会很快找到答案,因为“太平洋”这三个汉字的中心在“平”上;对于(2),如果单考虑句子含义来找答案,可能怎么也找不出答案,可是如果这样想,黑笔写不出红色的字,但黑笔能写出“红”这个字来,问题就迎刃而解。

脑筋急转弯既是一种娱乐,又开阔人的思维,而且富有挑战性,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娱乐形式。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戴静(2004: 79-81)从语言音义之间的巧妙关联作为切入点,分析了脑筋急转弯的构成方式。张先华(2002: 6)则从逻辑学的角度对脑筋急转弯设立命题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他认为脑筋急转弯是利用了违反形式逻辑的“同一律”规则和“排中律”规则,或是鼓励人们冲破定势,或是错位命题,还原本相以及对一些现象巧解来显示幽默与机智。黄胤雯(2006: 89-90)讨论了撤销前提类脑筋急转弯的构成方式,揭示了它的运作方式和解答技巧。但是笔者发现由元语言构成的脑筋急转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上述两例,(1)在答题时需要把“太平洋”看作元语言才能成功解开这道脑筋急转弯;(2)中只有把“红”字看作元语言才能找到答案。下文笔者将研究由元语言构成的脑筋急转弯。

2. 元语言现象

现代逻辑学把语言区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谈论事物的对象语言(object language)和谈论语言的“元语言”(metalanguage)(转引自Jakobson, 1960: 356),把对象语言称作“第一级语言”(first-order language),把元语言称作“第二级语言”(second-order language)。(封宗信,2005: 24)例如“Snow is white.”是常规语言或第一级/对象语言,其意义指向语言系统以外。“Snow is white is true if and only if snow is white.”(参见Lyons,1981: 171),句首黑体部分则不再是常规的对象语言,而是元语言。

在汉语研究中,对语言学元语言的划分,李葆嘉先生(2003: 140-147)依据所处语言层面和应用功能,分为词汇元语言、释义元语言和语义元语言三种系统。除了这种分法外,还可以根据语言的不同层面,把元语言划分为语音分析类元语言、句法分析类元语言、语义分析类元语言。

虽然哲学家区分开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只是20世纪初的事情,但人们在语言理解活动中对元语言的使用却是由来已久,这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在表达和理解中使用元语言,多数情况下这种使用是不自觉、下意识的,但并没有意识到这两种语言的区别。当人们意识到话语中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不同时,就会在使用时明确区分开来。逻辑学家把包含在对象语言中的元语言用引号明确指出,如:

(3)鲸是哺乳动物。

其中“鲸”指客观世界的某一对象,海洋中的动物,属于第一层次的对象语言。

(4)“鲸”是左右结构。

这里的“鲸”不再是对象语言,而是元语言,仅仅是一种符号,并没有指称客观对象。

英国语言哲学家Searle(1969: 73)也举过两个例子来区分对象语言的“使用”(use)和元语言的“提及”(mention):

(5)Socrates was a philosopher.

(6)“Socrates” has eight letters.

(5)中的Socrates是正常“使用”,指一个具体的人;而(6)中的“Socrates”只是“提及”这个词,所以用引号表示。

元语言的使用也可以表现在用一种语言来描写另一种语言中。

(7)“Rabbit”意思是“兔子”。

其中,汉语部分的内容构成了“元语言”,英语部分的内容构成了“对象语言”。

汉语书面语中,人们主要使用引号来表明该语言属于元语言,另外,还使用一些词汇来表示,如“用一个……字眼”、“这个词”等。如:

(8)过去,一个人假如显得不那么可靠时,常被人用一个带贬义的字眼来形容:社会上的。

在口语中,人们通过使用词汇手段来标记元语言,还可以通过重读某些词与其它词区别开,来强调该词属于元语言现象。尽管如此,人们在使用时还是常常会误用。例如:

(9)70年代的人面前没有“困难”这个词。

这里就是把对象语言和元语言混在一起表达了。这句话实际要表达的是:70年代的人不怕困难。在该句中,“困难”只能理解为对象语言,在这里却错误地使用了元语言的形式。

在日常口语表达中,使用词汇手段来表达的元语言现象往往不会产生混乱,而通过重音变化表达的元语言使用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当对话双方对同一话语或用对象语言或元语言来理解时,就必然产生矛盾。例如,在父亲和儿子的对话中。(李子荣,2004: 23)

(10)父亲:儿子,你这次考第一名,我很高兴。你可以向我要一件东西,作为对你的奖励。

儿子:爸爸,我早想好了。我要一辆自行车。

父亲:好,儿子,我说你可以向我要一样东西,现在你己经要过了。

显然,父亲故意在对话中混淆了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要”。第一句话里,他说的“要”是对象语言。儿子的高兴表明他所理解的“要”,也是对象语言中的“要”。因为父亲的话里并没有元语言标记。但当父亲听了儿子的回答后,改变了主意,最后一句话中的“要”变成了元语言,父亲通过重读这几个词来表明这一点,以达到不向儿子兑现自行车的目的。如果儿子没有听出话音,那么矛盾就会产生。

3. 元语言类脑筋急转弯的生成机制及分类

在用语言讨论事物的过程中。事物是对象、语言是工具。而当讨论的对象是语言时,语言既是对象又是工具。所要讨论的语言是对象语言,作为工具的语言是元语言。当人们在交际时混淆了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就会产生误解。故意混淆元语言和对象语言是构成脑筋急转弯的重要方式。设题人往往利用对象语言制作脑筋急转弯,而在解题时需要利用元语言来解答。在日常会话中,由于表达习惯,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依靠重音来突出元语言,而这种方式经常被人们忽视。 如上述(1)(2)例中,很明显,当“太平洋”、“红”是作为元语言出现时,在书面语中应加上引号或一些词汇来以示区别,在口语中应重读以引起人们特别注意。可在上述脑筋急转弯中,这类区分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方式都没有使用,目的就是故意让解题人混淆这两类概念从而进入语言陷阱。在解答这类脑筋急转弯时,解题人在利用常规思维无法解答时,要注意原题是否有暗含的元语言,从而找出出题人设下的语言陷阱,进而根据二者的区别找出答案。

下文将根据元语言类脑筋急转弯中元语言在语言中的不同层面,从语音、词汇、句法三个方面来分析脑筋急转弯。

1)从语音层面分析

从语音层面看,有时候,听者在听到一个具体的发音时,必须判断其所对应的词属于元语言还是对象语言,判断错误就会引起误解。利用元语言和对象语言发音上的混淆可以制成脑筋急转弯。例如:

(11)我们从小到大有一个字的读音总是念错,你知道那是什么字吗?

从对象语言看,某一个念错的字肯定是一个具体的字,如果这样考虑找不到恰当的答案。但如果从元语言角度考虑,念错的字就是“错”字本身,问题就迎刃而解。

英语中也有许多这类的脑筋急转弯。

(12)What starts with T, ends with T, and full of T?

很明显,这道题是关于单词拼写的。但如果仅从对象语言考虑,是找不出答案的。不妨跳出定势思维,把对象语言和元语言结合起来考虑。把前两个T看作元语言,指这个单词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母,把第三个T看作对象语言中词的音标来分析,指tea。那么很快就可以找出答案:teapot。

2)词汇层面分析

词汇层面的脑筋急转弯占多数。很多脑筋急转弯总是利用某一个词汇在对象语言中的意思来设置,而需要利用该词汇的元语言含义来解答。如例(1)(2)。下面是更多的例子:

(13)怎样把冰很快地变成水?

把冰化成水的方法很多,很明显都不是所要求的答案,因为脑筋急转弯不能用常规去思维,这时如果从元语言方面去考虑,就会发现“冰”这个字在字形上如果去掉两点就是“水”,从而找出答案。

(14)让火熄灭最快的方式是什么?

从元语言角度考虑,“火”字上加一横就是“灭”,自然就是最快的灭火方式。

英语中由词汇层面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混淆造成的脑筋急转弯也很多。例如:

(15)What do you call a rich fish?

从题目来看,一条富有的鱼是什么鱼呢?如果按照常规思维理解,很难解答。但是如果从元语言角度考虑,goldfish这个英语词语中的gold 暗含rich意思,因此这道题的解答就从对象语言的角度转移到了从元语言角度考虑。

3)句法层面分析

有许多脑筋急转弯需要从句法层面去寻找答案。这类脑筋急转弯需要考虑句子层面的意思,有时还需要考虑语境因素。例如:

(16)美国人登上月球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话?

如果认真思考,那么需要查阅历史资料,看看当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人到底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可是考虑到这是一个脑筋急转弯,不能按常规思维考虑,而需要些非常规的思维,那么可以考虑把所说的话看作是元语言,这样推理,美国人说的话当然是美国话了。

(17)Why are young men unwilling to date the daughters of the fortunes?

单从对象语言考虑,答案“Because she is Miss Fortune.”似乎有些牵强。如果进一步从元语言考虑,Miss Fortune从语音上可以是misfortune(不幸)。答案就明显了:没有哪个年轻人愿意和misfortune约会。

(18)Where does harvest come before work?

在哪里不辛勤工作就能获得丰收呢?从常规来考虑,找不到这种地方。但是如果把harvest 看作元语言,它只有出现在一本字典里。答案是:In a dictionary。

(19)读完《中国历史》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从对象语言考虑,读完《中国历史》这本书至少需要几天时间,显然不是这道脑筋急转弯所要求的答案。如果把《中国历史》看作元语言中的语码,那么读完这四个字只需要一秒钟的时间。

4. 结论

利用人们对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混淆而产生的脑筋急转弯很多。设题人往往利用对象语言制作脑筋急转弯,而在解题时需要利用元语言来解答。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层面分析了这类脑筋急转弯。这类脑筋急转弯需要解题人突破常规思维,发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从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区别上寻找答案,具有挑战性,而且锻炼了思维,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

参考文献

Jakobson, R. Concluding Statement: Linguistics and Poetics[A]. In T. Sebeok(ed.) Style in Language[C]. Cambridge: MIT Press, 1960: 350-77.

Lyons, J.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171.

Searle, J. Speech Acts: 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9: 73.

戴静. 脑筋急转弯的构成方式[J]. 贵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4):79-81.

封宗信,元语言与外语教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9):24.

黄胤雯. 脑筋急转弯、前提与语言学习中的思维训练[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7):89-91.

李葆嘉. 汉语元语言系统研究的理论建构及应用价值[J]. 南京师大学报,2003(4):140-147。

李子荣. 元语言特性与修辞性元语言运作[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6):23。

张先华. 制作“脑筋急转弯”的方法[J]. 思维与智慧,2002(8):6.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2022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心得体会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心得体会三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2022全国中小学生日心得体会三篇为贯彻落实珍爱,安全第一为主题的中小学安全日教育活动,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安全日安全教育这一主线,在师生中开展了丰富多

演讲感恩父母演讲稿最新10篇

《演讲感恩父母的演讲稿最新10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汉语词汇,拼音gǎnēn。意思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出自《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演

2022年新员工培训心得怎么写合集通用(全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新员工培训心得怎么写通用》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培训能够拓展员工的视野,提升员工的能力,让员工在培训之中成长。员工培训心得对经历过员工培训的人具有许多的影响,你知道它的写法?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新

2022年个人学习心得体会6篇(完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个人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当积累了新的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个人心得体会精选,一起来看

传承楚怡精神演讲稿最新,传承楚怡精神演讲稿【完整版】

《传承楚怡精神演讲稿2022年最新精选传承楚怡精神演讲稿》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爱国、求知、创业、兴工,1909年,著名教育家陈润霖在筹办湖南私立楚怡初等工业学堂(后改名楚怡工业学校)时秉承的办学信念,正是这8个字。百年来,楚怡精神薪火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

2022年村干部预备党员入党申请书范本(全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村干部预备党员入党申请书范文》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村干部繁忙,但也要以党章为方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该牢记的使命。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村干部预备入党申请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村干部预备党员入党申请书(1)敬爱的党组织:自从20__年_

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通用10篇【优秀范文】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通用10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三下乡通常是大学生参加的一项,其主要内容是将先进的科技、文化和卫生知识带到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三下乡社会心得通用,欢迎大

2022年爱细节作文600字初中范本

《2022爱的细节作文600字初中范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爱是冬日的一缕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是一首飘落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

愚人节祝福语简短一句话大全(完整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愚人节祝福语简短一句话大全》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节的历史起源于法国,最初是法国的一些主张变革的人为嘲笑那些因循守旧的人而在4月1日使出一些骗人的招数。后逐渐成为西方及美国的民间传统节日,现在也成为东方很多国家人们喜爱的节

2022年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例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例文》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写总结,面对年末的时候,你们知道教师是怎么写的工作总结?来了解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2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例文,希望您能喜欢!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

我喜欢一本书三年级作文400字范本(完整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我喜欢的一本书三年级作文400字范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的书三作文400字范文,一起来看看吧!我喜欢的一本书三年级作文

2022年度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模板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模板》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教师学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