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教育市场现状分析

|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首学习、贯彻和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文章根据笔者学习会议的精神和长期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工作经历,就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教育经费紧张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市场分析

1.前言

2015年6月23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牢记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社会人才结构中最底层大量人才的培养任务,培养社会急需的各行各业大量操作性、应用型的专门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对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中职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

2.1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家长、社会、政府不太重视中等职业教育

在独生子女占大部分的家庭,父母亲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子女送进高等学府,受到良好的教育。即便是智商平平,成绩一般的学生,家长也要设法送进大学。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相对过旺,这样就出现了,一般的职业教育学院提升为综合性大学;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学院或大学。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普遍存在着“偏冷”的现象。同时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传统思想影响,人们总是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身份,教育环境来塑造自身形象,提高社会地位。以培养劳动技能、实务操作、实际应用型为目的的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学历低、层次低、劳动性、最辛苦等特点而受到歧视。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歧视,导致学生家长不愿意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想尽办法进入高等职业院校。这样就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不断减少,学生素质普遍偏低,厌学现象大量存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才发出“生难招、书难教、人难管、校难存”的感叹。中等职业教育受到前所未有阻碍。家长、社会、政府,特别是政府对资源的分配就偏向高等职业教育,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也就相对减少了。投资整体向高等教育倾斜,而在中等教育中又向普通教育倾斜,导致中职投资比例过低。

2.2职业教育经费的政府总体投入与法律政策规定仍存在一定差距

近些年,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确保政府对教育的投入,1993年政府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用于举办中小学的经费、校办产业减免税部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的,计划、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认真加以落实”。为了促使我国早日达到4%这一目标,政府于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其第54条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具体比例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第55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即“三个增长”)。为了加快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部2005年2月28日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特别强调:“要根据当地实际,调整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在本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比例,保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生均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相应增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中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领会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即“三个优先”)。从下表龙岩市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表来看,离4%的目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在实际执行法规、政策中并不乐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与实际教育经费投入缺乏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

2.3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单一,吸收和利用社会资金力度不够

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基本上依靠政府的教育拨款,政府的财力总体上又十分有限,对中职教育的投入总体不够。中等职业学校是肩负着培养各行各业有技艺的劳动者,根据“谁受益,谁买单”的市场原则,企业这个最大的受益者应该而且也有能力为中职学校的发展出一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28条规定“企业应当承担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从而明确了企业的职责。《决定》第二条规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我国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微乎其微。如果中职学校再不很好挖掘、利用社会资金,大力引进各类社会资金来促进中职学校办学、发展,那么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将长期面临着办学经费十分短缺的困境,从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3.中职教育经费投入问题解决的对策分析

3.1用法律法规的强制力保障各项教育投入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高度重视增加财政教育投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严格落实“三个增长”、“三个优先”的政策,努力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决定》的颁布实施,是我国职业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开启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征程。在《决定》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地方人民政府要依法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加大地方人民政府经费统筹力度,发挥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以及就业经费、扶贫和移民安置资金等各类资金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公告制度、预决算公开制度”。各级人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教育执法检查力度,督促各级政府把教育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3.2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中职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毋庸置疑,在中职教育经费的投入上,政府应该是主体,政府财政资金是中职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但我们更要看到,其他社会资金也是中职教育经费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大国办教育的国情下,吸收和利用社会资金更是必然之路。这有利于更快解决中职教育经费不足的“瓶颈”,也是中职学校开放办学、博采众长的关键步骤。《决定》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职业院校进行捐赠的,其捐赠按照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税前扣除。完善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健全民办职业院校融资机制。企业要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能要求高、实训耗材多、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其中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的比例不低于60%。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对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教育培训经费并拒不改正的企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统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探索利用国外资金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和机制”。

3.3在职业教育投入总量增加的基础上,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中职教育的财政投入比例

根据《决定》规定:原则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或并入高等职业院校,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决定》指出: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途径成才搭建“立交桥”。《决定》明确规定: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总体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3.5亿人次。为了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我国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短缺、基础薄弱,随着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中职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实验设备的不足日益明显。只有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比例,才能逐步改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2022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心得体会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心得体会三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2022全国中小学生日心得体会三篇为贯彻落实珍爱,安全第一为主题的中小学安全日教育活动,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安全日安全教育这一主线,在师生中开展了丰富多

演讲感恩父母演讲稿最新10篇

《演讲感恩父母的演讲稿最新10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汉语词汇,拼音gǎnēn。意思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出自《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演

2022年新员工培训心得怎么写合集通用(全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新员工培训心得怎么写通用》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培训能够拓展员工的视野,提升员工的能力,让员工在培训之中成长。员工培训心得对经历过员工培训的人具有许多的影响,你知道它的写法?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新

2022年个人学习心得体会6篇(完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个人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当积累了新的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个人心得体会精选,一起来看

传承楚怡精神演讲稿最新,传承楚怡精神演讲稿【完整版】

《传承楚怡精神演讲稿2022年最新精选传承楚怡精神演讲稿》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爱国、求知、创业、兴工,1909年,著名教育家陈润霖在筹办湖南私立楚怡初等工业学堂(后改名楚怡工业学校)时秉承的办学信念,正是这8个字。百年来,楚怡精神薪火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

2022年村干部预备党员入党申请书范本(全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村干部预备党员入党申请书范文》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村干部繁忙,但也要以党章为方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该牢记的使命。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村干部预备入党申请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村干部预备党员入党申请书(1)敬爱的党组织:自从20__年_

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通用10篇【优秀范文】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通用10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三下乡通常是大学生参加的一项,其主要内容是将先进的科技、文化和卫生知识带到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三下乡社会心得通用,欢迎大

2022年爱细节作文600字初中范本

《2022爱的细节作文600字初中范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爱是冬日的一缕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是一首飘落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

愚人节祝福语简短一句话大全(完整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愚人节祝福语简短一句话大全》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节的历史起源于法国,最初是法国的一些主张变革的人为嘲笑那些因循守旧的人而在4月1日使出一些骗人的招数。后逐渐成为西方及美国的民间传统节日,现在也成为东方很多国家人们喜爱的节

2022年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例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例文》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写总结,面对年末的时候,你们知道教师是怎么写的工作总结?来了解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2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例文,希望您能喜欢!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

我喜欢一本书三年级作文400字范本(完整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我喜欢的一本书三年级作文400字范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的书三作文400字范文,一起来看看吧!我喜欢的一本书三年级作文

2022年度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模板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模板》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教师学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