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谈谈使用农药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农药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农业增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超标,农作物药害以及对人身安全的威胁等一系列负面效应。因此,科学、合理、规范、安全地施用农药,为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为确保人身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是摆在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农药;分类;使用方法;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S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080-1

1 农药的分类

按照用法农药大体上分为三类: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大多数农民在使用它们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1 杀虫剂

按化学成分来源分为无机杀虫剂和有机杀虫剂。无机杀虫剂,如砷酸钙、亚砷酸、氟化钠等;有机杀虫剂包括天然的有机杀虫剂、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和生物杀虫剂。天然的有机杀虫剂包括植物性杀虫剂(如鱼藤、除虫菊、烟草等)和矿物性杀虫剂(如机油、柴油等);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包括有机氯类杀虫剂,如三氯杀虫酯、林丹等;有机磷类杀虫剂,如久效磷、敌百虫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如西维因、克百威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氯氰菊酯等;有机氮类杀虫剂,如杀螟丹等;生物杀虫剂包括微生物杀虫剂、生物代谢物杀虫剂和动物源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BT)等。

1.2 杀菌剂

按化学成分来源和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种。无机杀菌剂指以天然矿物为原料的杀菌剂和人工合成的无机杀菌剂,如硫酸铜、石硫合剂;有机杀菌剂指人工合成的有机杀菌剂,按其化学结构又可分为多种类型:有机硫、有机汞、有机砷、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生物杀菌剂包括农用抗生素类杀菌剂和植物源杀菌剂。农用抗生素类杀菌剂,指在微生物的代谢物中所产生的抑制或杀死其他有害生物的物质,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链霉素等。植物源杀菌剂,指从植物中提取某些杀菌成分,作为保护作物免受病原菌侵害的药剂,主要代表是大蒜素,以及人工合成的同系物乙基大蒜素。

1.3 除草剂

除草剂包括土壤处理、播后苗前使用、苗后使用三种。生产中用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多数是氟乐灵(即农民所说的土里闷)。此种农药应在土壤潮湿的情况下,豁沟深度10cm出喷施药液,浓度为4瓶/hm2、而且要喷雾均匀。然后必须覆土镇压,防止土壤透风,失去药效;用于播后苗前的除草剂使用一定要把握时间,用药时间掌握不好,也容易造成很大损失;苗后使用的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后果更为严重。通榆当地使用的苗后除草剂多数成份是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不合理使用也容易造成药害。

2 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方法

2.1 品种选择

针对不同防治对象选择适宜的品农药种。如:防治为害叶片的害虫应选择胃毒作用较强的杀菌剂;菜青虫应当选择敌敌畏乳油防治;以吸食植物汁液为害的害虫防治应选择内吸性杀虫剂;防治蚜虫、飞虱、叶蝉选用吡虫啉等害虫也应选择内吸性杀虫剂。购买农药时应注意标签、品名、规格、剂型、有效成分、农药登记、使用方法、使用禁忌、中毒症状、生产日期、批号、对人畜低毒等。

2.2 农药配置

安全配置农药时,使用“二次法”稀释农药,不能用手直接来搅拌。

2.3 科学使用农药

农药的使用应把握好用药量、用水量,一些农民在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时,为减少工作量,往往加大农药的使用浓度。其实,在有效浓度内,农药的药效取决于药液的覆盖度。如喷施封闭除草剂时,土壤墒情差,必须降低农药的浓度,以使药剂形成封闭膜,否则药液在土壤表面呈点状分布,达不到封闭除草的效果。在喷施杀虫、杀菌剂时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用水量,因为虫卵、病菌多集中在叶片背面或临近根系的土壤中。如果施药时用水量较少就很难使药剂渗透。没有完全杀灭虫卵、病菌很容易再次爆发。盲目增加农药的浓度会强化病菌、害虫对药剂的抗性,超过一定的浓度范围,还容易发生药害。因此,单纯增加农药的浓度往往会适得其反。

2.4 施药技术

注意不同药剂成分的农药交替使用。在同一个区域,长期使用一种农药,药效会下降,病虫会产生抗药性。因此,喷施农药要严格遵守规定的农药间隔期。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采收所间隔的天数,在收获前禁止使用农药的天数。在生产实践中,最后一次用药与作物收获之间的间隔期应比用药说明上规定的安全间隔期长。为保证农药残留量不超标,农产品在安全间隔期内禁止采收。

3 农药使用中的注意问题

3.1 检查机施药械

正确清洗施药机械。农药废弃包装物严禁作为他用,不能乱丢,要集中妥善处理,防治农药污染环境。农药有毒,农药储存应远离食品;选择适宜的机械。如喷杀菌剂要选择雾滴较小的喷头,喷杀虫剂可选用稍大的喷头,喷除草剂最好选用扇型喷头。

3.2 穿戴防护用品

施药时应穿戴雨衣、口罩、手套,以防止药液通过皮肤毛孔渗透到人体内。

3.3 注意有效施药

看天气喷药。大风、下雨天不能喷药,下雨前不能喷药,有露水不能喷药。

作者简介:李秀华(1973-),女,吉林通榆人,通榆县乌兰花农业站站长,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心得7篇通用【完整版】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心得7篇通用》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教育能让更新了观念,改善了思想,了解了当前的社会形式。你在安全教育中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写一篇安全教育心得回顾一下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心得”,下面小编收集了

小学生寒假安全教育家长心得3篇通用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小学生寒假安全教育家长心得3篇通用》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是生命之本,安全是头等财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自己安全。写一篇安全心得能让自己在安全教育过后的总结中得到许多的收获。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小寒假安全教育家长心得”

2022年70年周年校庆演讲稿最新范本(精选文档)

《70年周年校庆演讲稿最新范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演讲稿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讲话,所以,它是有声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它一方面是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即化声音为文字,起到规范文字、有助演讲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0年演讲稿最新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70年

2022年度清明节感怀演讲稿【完整版】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清明节感怀演讲稿》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4月4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让怀着无比沉重和景仰的心情来缅怀革命,继承革命传统。你知道么,今天小编整理了清明节感怀演讲稿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清明节感怀演讲稿一

2022教学工作会议演讲稿(全文完整)

《教学工作会议演讲稿》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作会议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学工作会议演讲稿1各位:

五四青年节青春演讲稿

《五四青年节青春演讲稿2022》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仪式。五四的核心内容为,进步,民主,科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五四青年节演讲稿2022范本,欢迎参阅。五四青年节青春演讲

2022最新青年担当演讲稿(全文完整)

《最新青年担当演讲稿》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沧海,无人愿甘沦平庸,无人愿在茫茫粟漠中归依。青年们,当在光华中,勇披战衣,秉承之责任心,书写高昂之战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青年担当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最新青年担当演讲稿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

2022年度清明节主题学生作文500字合集

《2022清明节主题学生作文500字》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一定不辜负烈士们的遗愿,让我们踏着烈士们的足迹奋勇向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2022主题学生作文500字,希望能对大家

2022年高三毕业典礼演讲稿(精选文档)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高三2022年毕业典礼演讲稿》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的三角信息交流,演讲者不能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绪为满足,他必须能控制住自己与听众、听众与听众情绪的应和与交流。

五四精神演讲稿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五四精神演讲稿》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五四演讲稿

学雷锋致英雄演讲稿怎么写(完整)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学雷锋致英雄演讲稿怎么写》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致英雄演讲稿怎么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学雷锋致英雄

语文新课程纲要教材解读培训心得3篇通用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语文新课程纲要教材解读培训心得3篇通用》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语文要让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你知道语文心得的写法?不妨来学习一下如何写语文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语文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