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影响实证研究

|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影响实证研究,供大家参考。

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影响实证研究

 

 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n Chinese Urbanization Level 作

 者:

 阚大学/吕连菊

 作者简介:

 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吕连菊,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讲师。

 原发信息:

 《中国人口科学》(京)2014 年第 1 期 第 66-75 页

 内容提要:

 文章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实证发现,职业教育有利于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其中 2001 年前中等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最大,2001 年后高等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最大;分区域来看,1992~2011 年,东中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均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其中 2001 年前东部地区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而 2001 年后则相反。2001 年前,相对于高等和初等职业教育,三大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均最大,但较中西部而言,东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更大;2001 年后,东中部高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大于中等职业教育,西部地区依然是中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正面影响最大,但该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正在逐渐凸显。虽然结果显示,初等职业教育不利于中国及三大区域的城镇化水平提高,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n Chinese Urbanization Level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初等职业教育/城镇化水平

 期刊名称:

 《职业技术教育》 复印期号:

 2014 年 06 期

  中国在城镇化水平快速增长的同时,许多问题逐步显现,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农村转移人口的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足,影响了他们在城镇的就业与生活,制约了城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升级,影响了城镇的持续稳定发展。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直接的教育类别,在城镇化进程中,对于转移人口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高、转移人口生活方式的转变、城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升级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职业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城镇化的进程。1978 年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规模和质量均有很大提高,但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中国职业教育暴露出一些与之不相适应的问题和不足,如办学层次、办学形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类型等方面难以满足城镇化水平提高的需要,这将影响职业教育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优化和调整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方式。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包括高等、中等和初等职业教育 3 个层次,为了适应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重点应发展哪一层次的职业教育,这就需要分析 3 个层次职业教育对中国及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影响。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教育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从现有文献看,国内外学者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教育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其中重点研究了高等教育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如Brownell(1962)、Havighurst(1967)、Marsden(1983)、崔民初和范先佐(2003)、孙维胜和滕越(2003)、阎堃和顾培亮(2003)、朱洪涛和林光彬(2006)、Akpan(2006)、Demir 等(2006)、董文军(2009)、翁京华和韩玉启(2012)的研究。从理论层面上看,这些关于高等教育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的研究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模型和体系。从经验实证研究的层面上看,多数研究表明,高等教育与城镇化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但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大学入学率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数量相关性,很少单独实证分析高等教育对城镇化的影响,目前仅有郭书君和米红(2005)基于1978~2002 年中国数据,发现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城市化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会促进城市化率的提高。

 (二)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的作用研究

 已有文献主要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对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性,两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如许丽英(2003)、陈选能(2006)、杨海燕(2007)、曹晔和汤生玲(2007)、刘征(2008)、查吉德(2010)的研究。这些研究基本上是比较零散的理论分析,对于职业教育对城镇化的影响还没有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且现有研究很少实证分析职业教育对城镇化的影响,仅发现刘颂等(2007)利用 1996~2005 年全国和北京的教育统计资料实证得出全国和北京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均与城市化进程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由此可见,迄今为止在定量实证研究上只是基于时间序列数据,未纳入控制变量,也没有考虑内生性问题。鉴于此,本文将利用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克服内生性问题,纳入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开放度等控制变量,实证分析职业教育、高等、中等和初等职业教育对中国及三大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影响。

 二、中国职业教育和城镇化水平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高等职业教育状况。2011 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分别为 958.9 万和 328.5 万,占总人口数的 0.95%。分区域看,东部地区①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分别为 412.2 万和141.6 万,占该地区总人口数的 1%,其中天津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占天津总人口数比重最高,为 1.53%;北京最低,为0.77%。中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分别为 328.9 万和 116.5 万,占该地区总人口数的 1.05%,其中,湖北比重最高,为1.35%;吉林最低,为 0.68%。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分别为 217.8 万和 70.4 万,占该地区总人口数的 0.79%,其中陕西最高,为 1.36%;青海最低,为 0.4%。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地区分布不均。

 2.中等职业教育状况。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分别为 2120.3 万和 673.6 万,占总人口数的 2.06%。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占该地区总人口数的 1.95%,

 其中海南占比最高,为 2.47%,上海占比最低,为 1.05%。中部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占该地区总人口数的 2.17%,其中河南占比最高,为 2.68%,黑龙江占比最低,为 1.4%。西部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占该地区总人口数的 2.16%,其中宁夏占比最高,为 2.66%,西藏占比最低,为 1.12%,可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地区分布不均②。

 3.初等职业教育状况。全国初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分别为 34173 人和 17794 人,其中东部地区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分别为 305 人和 116 人,平均每省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分别为 27.73 人和 10.55 人;中部地区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分别为 10863 人和 7117人,平均每个省份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分别为 1357.88 人和 889.63人,西部地区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则分别为 23005 人和 10561 人,平均每省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分别为 1917.08 人和 880.08 人③。说明高等、中等和初等职业教育在三大区域均分布不均衡,尤其是高等和初等职业教育。

 (二)中国城镇化水平的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 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 7.12 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 52.57%。分区域来看,2011 年东部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 65.08%,其中上海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达89.30%,最低的河北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仅为 45.60%,低于 2011年全国平均水平,山东和海南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 2011 年城

 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 48.4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黑龙江、吉林和湖北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最高,为56.50%,湖南、安徽、山西、江西和河南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最低,仅为 40.57%。西部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 42.8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 9 个百分点,只有内蒙古(56.62%)和重庆(55.02%)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省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藏最低,仅为 22.71%④。可见目前中国城镇化水平与常态经济发展的城镇化正常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东部地区差距最小,中部次之,西部最大;一方面中国城镇化水平区域分布严重不均衡,东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其中东部与中部城镇化水平相差 16.63 个百分点,与西部城镇化水平更是相差 22.27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与城镇化水平在三大区域均分布不均。

 三、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变量测度和数据说明

 根据国内外学者关于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本文需要,设定以下计量模型:

 其中 i 表示省份,t 表示年份,UR 表示城镇化水平,VE 表示职业教育,ED 表示经济发展水平,IS 表示产业结构,EO 表示经济开放度,IG表示城乡收入差距,μ是随机误差项。至于加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主要是为了涵盖未考虑到的其他影响因素。

  1.对城镇化水平的测度。通常是以城镇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来衡量,但有学者认为这一衡量方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应从城镇化质量的角度出发,建立起一组指标来衡量。我们认为,从表面上看,单一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已具有理论和现实的经济统计意义,可以独立反映出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和层次,故仍然采用城镇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来衡量。

 2.对职业教育的测度。本文用当年的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之和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来衡量,高等、中等和初等职业教育也用相应的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之和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来衡量。

 3.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本文用人均 GDP 来衡量。为了消除统计数据中价格因素的影响,用 GDP 指数(以 1992 年为 100)对各地区 GDP的数据进行了折算。

 4.对产业结构的测度。本文用第二、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因为第二产业的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提高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导致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等,提高了城镇化水平,而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为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支撑。

 5.对经济开放度的测度。本文用外贸依存度 TR 和外资依存度 FD 来衡量。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各地区的统计年鉴。为了消除统计数据中汇率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各地区进出口额和实际利用外资按当年加权平均汇率调整。

  6.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测度。本文采用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的统计年鉴。

 本文选择的样本时间为 1992~2011 年⑤,30 个省份(西藏因数据不全而舍去)。表 1 给出了各变量的描述统计量。从表 1 可知,1992~2011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均值约为 40.29%,东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均值约为56.63%,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均值分别约为 33.90%和 30.01%,可见,东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1992~2011 年中国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之和占总人口数比值的均值约为 1.47%,而据计算,东、中、西部地区的均值分别约为 1.40%、1.61%、1.42%。可见,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之和占总人口数比值的均值要高于东部地区。

 (二)内生性问题

 如果直接对计量模型进行回归估计,可能会因解释变量的“内生性”而导致估计偏差,内生性来源于几种因素:一是引入了被解释变量一阶滞后项作为动态项,该项易和随机误差项存在相关关系;二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往往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可能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可能职业教育发达的地区,原本城镇化水平就高;三是城镇化建设将创造大量的投资需求,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提高也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可能经济发展水

 平高的地区,原本城镇化水平就高;四是城镇化可以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推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水平提高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可能产业结构水平高的地区,原本城镇化水平就高。即使回归结果表明关系显著,也不能断言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有促进作用,这里 OLS 法已经不能一致和无偏地估计系数,本文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克服上述内生性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三)职业教育对中国城镇化水平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1.职业教育有利于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从表 2 可知,职业教育有利于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原因是:(1)职业教育促进了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有助于农村劳动力更加容易进入城镇;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职业稳定性和收入;提高其接收外界信息的能力,进而有助于农村劳动力更加高质有效转移;职业教育使农村妇女的迁移率和就业机会明显增多,有助于农村妇女转移。(2)职业教育促进了中国城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升级,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与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职业教育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的人口数量,提高了转移的速度。进而降低了农村就业人员的比重,增加了城镇就业人员的比重,促进了城乡就业结构升级,同时也降低了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比重,增加了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促进了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升级。(3)职业教育促进了农民市民化,对于农民而言,其进入城镇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就业,而职业教育不仅让其获得技能去就业,还提高其文化素养,更新

 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也提高其收入,进而更新了...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心得7篇通用【完整版】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心得7篇通用》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教育能让更新了观念,改善了思想,了解了当前的社会形式。你在安全教育中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写一篇安全教育心得回顾一下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心得”,下面小编收集了

小学生寒假安全教育家长心得3篇通用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小学生寒假安全教育家长心得3篇通用》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是生命之本,安全是头等财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自己安全。写一篇安全心得能让自己在安全教育过后的总结中得到许多的收获。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小寒假安全教育家长心得”

2022年70年周年校庆演讲稿最新范本(精选文档)

《70年周年校庆演讲稿最新范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演讲稿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讲话,所以,它是有声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它一方面是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即化声音为文字,起到规范文字、有助演讲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0年演讲稿最新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70年

2022年度清明节感怀演讲稿【完整版】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清明节感怀演讲稿》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4月4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让怀着无比沉重和景仰的心情来缅怀革命,继承革命传统。你知道么,今天小编整理了清明节感怀演讲稿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清明节感怀演讲稿一

2022教学工作会议演讲稿(全文完整)

《教学工作会议演讲稿》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作会议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学工作会议演讲稿1各位:

五四青年节青春演讲稿

《五四青年节青春演讲稿2022》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仪式。五四的核心内容为,进步,民主,科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五四青年节演讲稿2022范本,欢迎参阅。五四青年节青春演讲

2022最新青年担当演讲稿(全文完整)

《最新青年担当演讲稿》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沧海,无人愿甘沦平庸,无人愿在茫茫粟漠中归依。青年们,当在光华中,勇披战衣,秉承之责任心,书写高昂之战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青年担当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最新青年担当演讲稿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

2022年度清明节主题学生作文500字合集

《2022清明节主题学生作文500字》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一定不辜负烈士们的遗愿,让我们踏着烈士们的足迹奋勇向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2022主题学生作文500字,希望能对大家

2022年高三毕业典礼演讲稿(精选文档)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高三2022年毕业典礼演讲稿》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的三角信息交流,演讲者不能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绪为满足,他必须能控制住自己与听众、听众与听众情绪的应和与交流。

五四精神演讲稿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五四精神演讲稿》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五四演讲稿

学雷锋致英雄演讲稿怎么写(完整)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学雷锋致英雄演讲稿怎么写》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致英雄演讲稿怎么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学雷锋致英雄

语文新课程纲要教材解读培训心得3篇通用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语文新课程纲要教材解读培训心得3篇通用》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语文要让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你知道语文心得的写法?不妨来学习一下如何写语文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语文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