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考历史名校总复习,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精选文档)

|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名校总复习,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高考历史名校总复习,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精选文档)

 

 高考历史名校总复习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全考点-名校内部资料)

  一、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是一个多元统一化的民族实体。我国民族构成的演变经历了六个时期。

 1.先秦:华夏族的形成时期。内容包括华夏族的产生、华夏族与蛮夷戎狄的交融。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酝酿准备阶段。

 2.秦汉:汉族的形成时期。秦统一全国,两汉时,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初步形成,“汉人”成为中华民族的代名词。在这一时期,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3.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与大迁徙时期。周边少数民族不断涌进中原,冲垮胡汉界限,出现民族大融合的高潮。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初步开发,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丰富了整个中华文明。

 4.隋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民族关系相对稳定,各民族迅速发展。唐通过战争、和亲、册封、设置机构等方式加强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以唐朝强大的国力为支撑,中华民族达到空前繁盛的局面。

 5.五代辽宋夏金元:周边民族政权纷纷崛起,迅速接受汉族先进文化,逐步实现了封建化,民族间的差距逐渐缩小。民族战争不断,民族融合加速,并出现了民族政权的对峙。元朝统一后,逐渐形成第二次民族融合的高潮。

 6.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构成的变动相对固定,在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 50 多个民族。中央政府通过多种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和抗击外来侵略,使中华民族统一体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7.近代: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受到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和蹂躏,在反击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有中央政府组织的反侵略斗争,有人民群众自发的反侵略活动,特别是抗日战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团结合作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

 8.现代: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原则,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逐步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和发展,中华民族显示了前所未有的聚合力,以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规律与认识: (1)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文化传统逐渐积淀的过程。

 (2)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基础,民族融合是主要形式,和平交流与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3)由于历史原因,汉族在我国多民族国家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是,不能因此忽视或否认其他少数民族对于祖国历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4)各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各族人民相互交融、团结互助、共同开拓,为祖国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5)在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受环境变化的影响,特别是统治阶级利益的驱动,经常出现民族之间的战争。战争亦有正义非正义之分,旨在掠夺与破坏的战争是非正义的,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战争是正义的。

 二、我国古代主要少数民族发展概况及与中原政权的关系 1.匈奴

 (1)发展概况:兴起于北部蒙古高原一带,战国时创建奴隶制政权,秦汉时与中原政权处于时和时战的状态。东汉初,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北匈奴雄踞北方并控制西域。

 (2)与中原政权的关系:战国时,秦、赵、燕三国修筑长城,派重兵把守。秦朝时,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汉初国力较弱,高祖至景帝时与匈奴和亲;汉武帝时以强大国力为基础,两次成功北击匈奴;元帝时对匈奴加以宽容,再度和亲,昭君出塞后,汉匈开始和睦相处。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北匈奴政权瓦解,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解除。

 2.越族 (1)发展概况:散布于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总称百越。

 (2)与中原政权的关系:秦派兵攻打越族,在越族居住区设置郡县。汉武帝时,在南越建立郡县,加强对越族的管辖。

 3.羌族 羌族的一支党项族在北宋时建立西夏,后被蒙古所灭。

 4.契丹 是鲜卑族的一支,唐末开始农耕和定居。后建立契丹国,又改为辽,与北宋对立,后被金所灭。

 5.突厥 (1)发展概况:6 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游牧于阿尔泰山一带,后控制兴安岭至里海广大地区,隋时分裂为东、西两部。

 (2)与中原政权的关系:唐太宗时,大败东突厥,东突厥灭亡,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管辖;在西突厥方面,唐太宗时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管理。

 6.回纥 (1)发展概况:是维吾尔族和裕固族的祖先。7 世纪初,在色楞格河一带逐水草而居,受突厥汗国奴役,突厥灭亡后,归附唐朝。8 世纪开始强大起来。

 (2)与中原政权的关系:唐时,其首领接受册封,后改名为回鹘。9世纪中期,其政权瓦解,大部西迁甘肃、新疆。

 7.南诏 (1)发展概况: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唐时分布于云南西北洱海一带,称六诏。后由南诏统一。

 (2)与中原政权的关系:唐玄宗时被册封。南宋末年,被蒙古所灭。

 8.吐蕃

 (1)发展概况:藏族的祖先。7 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各部。

 (2)与中原政权的关系:唐时,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吐蕃与唐和亲会盟。

 9.蒙古 (1)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两宋时,处于辽和金的统治之下。12 世纪中后期,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 年建蒙古汗国,1234 年灭金,后招降吐蕃、征服大理,1271 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灭南宋,1279 年统一全国。后被明朝所灭。

 (2)明朝时,蒙古族分裂为鞑靼和瓦剌。永乐年间,鞑靼和瓦剌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北方相对安定。明中期,为加强北方边防,修筑长城。瓦剌首领曾率军直抵北京城下。明后期,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和好,明朝封他为顺义王,恢复封贡互市。

 (3)明末清初,蒙古族分裂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清军入关前,先后归属清。清初,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清军于 1757 年平叛,统一天山北路,并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乾隆时,漠西蒙古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受到乾隆帝的热情接待。

 10.满族

 满族的祖先是黑水靺鞨,分布于黑龙江下游。7 世纪中期以后,黑水靺鞨强大起来。8 世纪前期,唐设黑水都督府,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五代时,黑水靺鞨发展为女真族。北宋时建金,后与南宋对峙。1234 年被蒙古所灭。明初,居于辽东的建州女真部强大起来,1616年建后金。后来皇太极称帝,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1644 年清军入关,后来逐渐统一全国。

 规律与认识: (1)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西南边疆地区和高原地区,其中云南、贵州、广西和新疆是多民族省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是其突出特点。

 (2)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集中统一管理,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三、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东北地区 (1)唐朝时,在东北设黑水都督府、建立渤海政权。

 (2)元朝时设辽阳行省。

 (3)明朝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

 (4)清朝在东北设立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雅克萨之战打退了沙俄的侵略,1689 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2.西南地区 (1)秦朝:征服越族后,设三郡,对珠江流域进行管辖。

 (2)西汉:在四川西南、云贵等地设郡县。

 (3)唐朝: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4)13 世纪,忽必烈攻占大理。元朝统一后设云南行省。

 (5)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永乐年间实行“改土归流”,改设贵州布政使司,从此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

 (6)清朝:在平定“三藩之乱”的基础上,雍正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加强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3.西北地区 (1)两汉:公元前 60 年,设西域都护,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东汉时重设西域都护。

 (2)唐朝:在西突厥地区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3)清朝:先后平定噶尔丹的叛乱和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和伊犁两个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

 (4)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新疆、宁夏两个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西藏 (1)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2)明朝时:设立卫所进行军事控制,并实行僧官制度。

 (3)清初:顺治帝和康熙帝分别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并分别赐予“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规定以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权的册封。1727 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管西藏。

 (4)新中国成立后:1951 年,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党和政府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在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西藏各族人民享有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当家作主的权利。

 5.台湾 (1)元世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2)1662 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1684 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

 (3)中法战争后,1885 年设台湾行省。

 (4)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被日本割占,日本统治台湾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5)抗日战争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的要求,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6)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退台湾。

 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中国古代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以战争或和平的形态表现出来。

 1.民族间的战争 (1)民族掠夺战争。是一个民族为掠夺其他一些民族财富与人口而进行的战争,主要表现为游牧民族对中原农业民族的掠夺。如匈奴与秦汉,突厥与唐,契丹、女真、党项与宋,蒙古与宋、明之间等都发生过这样的战争。

 (2)民族征服战争。是一个民族政权为征服其他民族政权而进行的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灭南宋等。

 (3)平定叛乱战争。是中央政权为巩固统一反对分裂而进行的战争。如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规律与认识: ①古代民族间的战争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冲突,不是国与国之间的问题,不具有侵略与反侵略的性质。但战争有是非之分,有正义和非正义、进步和反动之分,区分的根本标准在于战争是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②不要简单地认为少数民族对中原政权的进攻都是非正义的,也不要简单地认为汉族政权对少数民族的战争都是为了正义与发展,要从人民利益与经济发展的标准上进行综合评价和认定。

 2.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1)和亲。汉、唐和匈奴、吐蕃的和亲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和亲的实质是政治联姻,也是民族间和睦友好的表现。

 (2)边贸。如汉匈互市、北宋榷场和明朝互市,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3)会盟。唐蕃会盟、宋辽澶渊之盟。用和平的方式进行交往,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开创和平局面以及各民族的发展。

 (4)迁徙。有战争推动的民族迁移,主要是北方的汉人向南方迁徙,是为了躲避战争的破坏,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开发。有和平状态下人口的自然流动,主要是少数民族内迁,是为了生活和受到汉族先

 进文化的吸引,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一方面,民族迁徙和杂居为民族间的接触、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民族融合;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民族间一定程度的冲突。

 (5)汉族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 ①秦朝:开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联结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便利了中原和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两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扩大了中原与西域交往的内容,西域的葡萄、石榴等陆续移植内地,西域的良马、骆驼等源源东来。中原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向西输送,铸铁技术和井渠法也传到西域。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互市兴旺,文化往来增多。

 ③唐朝:不少回纥人到中原经商,部分贵族开始建筑宫室、城邑,有鲜明的唐代风格;渤海仿照唐朝实行州县制,农业采用中原先进技术,手工业以纺织为主,进贡的产品十分精美。渤海与唐朝贸易频繁;汉族工匠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当地丝织业水平已赶上蜀地;文成公主入藏后,带去了手工艺品、生产技术和医药书籍,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末一些汉族农民迁到长城以北,与契丹人杂居,契丹人逐步学会种田、织布和建筑房屋,开始农耕和定居生活。

 ④北宋: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安定,双方贸易兴旺,使者往来不断。

 ⑤明朝:鞑靼俺答汗与明封贡互市。

 ⑥清朝: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边疆得到进一步开发。

 规律与认识: ①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生产和科技文化的进步,从而构成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②各民族间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五、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党的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援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等。

 2.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各族人民跨入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党和政府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民主改革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消灭了阶级压迫,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1958 年以后,各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4.各民族共同繁荣

 (1)人民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从财力、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支持,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大批干部和技术人员,对当地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农村也推广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乡镇企业,发展民族经济。

 (3)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建设发展也很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优秀大学生实习报告【完整版】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大学生实习报告2022精选》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能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型人才。实习是大学生拓展自身素质的主要载体之一,那么关于一份好的实习报告要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优秀大学生实习报告2

2022年度集体荣誉感演讲稿大全【优秀范文】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集体荣誉感演讲稿大全》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主张、看法;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荣誉感演讲稿大全

关于河流污染演讲稿合集(完整)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河流污染的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演讲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河流的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河流污

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最新

《2022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最新》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下面给分享关于2022报告最新,欢迎阅读!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篇1】20__年8月,队(新城区三分队)在

2022年度大学生个人实习报告最新(完整文档)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年大学生个人实习报告最新》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使大学生增加社会阅历,积累经验。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职业场中的决定因素。只有参加实习,通过实习的检验,才能积累自身的阅历和经验。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2022年大学生个人实习报告最新,欢迎大

毕业自我鉴定总结(完整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1年毕业自我鉴定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自我鉴定就是把一个时期的个人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写自我鉴定有利于我们能力的,因此我们是时候回头做好总结。自我鉴定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1年

2022教学工作会议演讲稿(全文完整)

《教学工作会议演讲稿》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作会议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学工作会议演讲稿1各位:

五四精神演讲稿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五四精神演讲稿》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五四演讲稿

小学三年级运动会加油稿(2022年)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三年级运动会加油稿》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运动场上有,面对漫漫的征程,没有畏惧和退缩,任汗水打湿脊背,任疲惫爬满全身,依然奋力追赶,只有一个目标,只有一个信念,为班级赢得荣誉,拼搏吧。下面

梦想从这里起航演讲稿10分钟左右(全文完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梦想从这里起航演讲稿10分钟左右》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是什么?是人们在梦里所大胆的想象,是美好的期望,它不一定会实现。那既然有可能实现不了,为什么还要人们拼命去实现呢?因为梦想的美好在于实现它的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梦想从这里起航演

2022管理实习报告最新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管理实习报告2022年最新》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报告2022年最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管理实习报告2022年最新1【前言

五四青年节青春演讲稿

《五四青年节青春演讲稿2022》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仪式。五四的核心内容为,进步,民主,科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五四青年节演讲稿2022范本,欢迎参阅。五四青年节青春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