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专业范文六篇

| 来源:网友投稿

专业,汉语词语,拼音为 zhuān yè,释义为主要研究某种学业或从事某种事业。出自《后汉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专业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专业6篇

【篇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专业

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渗透
作者:李春华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20年第08期

         摘 要:青少年是祖国发展的动力,在學习过程中,学生应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升安全意识。新时代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其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使学生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论述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渗透的意义,提出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法治教育;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渗透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

         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教育中已经推广很长时间了,但在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然能够看到传统教育的弊端,部分教师还沿用灌输式、一言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授课,忽视学生主体性,使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理论知识较多,加之教师采取单一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进而使学生法治意识与道德素养培养不佳。同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大都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知识,很少为学生拓展知识面,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当代学生发展与学习需要。

         二、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渗透的意义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但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受到伤害时,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大都依赖于父母与教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增强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的重要媒介,教师通过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课程体系中,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法治观念与意识,懂得如何自我保护自己,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课程体系中,不仅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还能够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与内容,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具有促进意义。由此可见,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是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篇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专业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 个人述职

这一年我担任了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人的思想品德则体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反映一个社会的性质。为此,《道德与法治》教育凸显其重要性。为了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责任重大,也义无反顾,乃事业之崇高。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收效明显,成绩突出,得到领导的认可,博得同行的口碑。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师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释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堂得以真正“活”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要让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他们而言,课堂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探求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沿固定轨道前进去捕获某个答案,而是实际的参与者,教育教学中的主角。课堂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快乐,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每个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作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教学工作中我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众所周知,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要想真正准确、深入地评价学生,单靠教师是不行的,评价者应由单纯教师发展到由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评价群体。因此,在教学中,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我不再采用以往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评价,而是一种多方参与的评价,通过评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于此同时,在评价上我还做到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而且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了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我觉得《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并着眼于更放开的、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图在短短的40分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更感兴趣,更想探究,更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

我还担任了学校卫生管理员,在德育办的领导下从事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每天按时做好晨检、午检等常规工作和学校安排的临时性工作,圆满完成了本学年的一切工作任务。

【篇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专业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

为了便于广大教师理解和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切实提高我市《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特制定《盐城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下称《教学指导意见》。)

《教学指导意见》分为四个部分: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科提出的要求、我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培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建议。

1、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科提出的要求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经过学习后所沉淀成的核心技能,是在国家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学生必须达到的能力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一要求的。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九大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要求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成长所需的必备素质和核心能力,聚焦本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和谐生态。

(―) 体现了德育学科独有的价值标准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改革从过去重视学科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课程标准,转向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学科核心能力塑造这一目标,在九大核心素养的框架下精心遴选出来,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道德素养、公民素养、人格素养、人文素养。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道德素养、公民素养、人格素养、人文素养”是“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发展的人”离不开“四大素养”的实现。“道德素养、公民素养、人格素养、人文素养”体现了德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特殊性,尽量缩小了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外延的重叠,体现了德育学科独有的价值标准、伦理规范、思维与行为方式的要求。

(二)体现了素养要素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道德素养包含的重点要素有:向善求真的情操、以礼待人的德行、道德判断与分析能力、反省与修身的习惯;

公民素养包含的重点要素有: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公德意识、公益意识、责任意识、生态意识等),公民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参与能力、协调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

人格素养包含的重点要素有:阳光心态、乐于合群、与人和谐交往、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

人文素养包含的重点要素有:文化底蕴、逻辑推理能力、思辨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实践探索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体现了德育学科培养的关键能力

“道德素养、公民素养、人格素养、人文素养”是本课程的核心素养,每一种素养下包含众多构成要素,要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必备的学科关键能力有四个部分:学习力、调适力、思辨力和行动力。

学习力,是指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法律法规常识;在经历体验与实践中,感悟体会、反思总结,内化为永恒持久并受用一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能力。

调适力,是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自我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进行调节适应,能正确认识自我,通过自省和修身朝向个人健康成长、合格公民的社会性发展方向努力。

思辨力,是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客观公正的、辩证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用批判性思维方法看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独立思考,从而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行动力,是指学生能学以致用,能够用主人翁的态度和行动参与搜集和处理信息,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参与协调矛盾,尝试解决问题。

《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力、调适力、思辨力、行动力”是培育 “道德素养、公民素养、人格素养、人文素养”素养的关键能力,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路径。调适力是作为“人”的基本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其目的是实现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性的发展;思辨力帮助学生面对繁多复杂的社会信息和多元的价值理念进行判断和选择,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信念,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在自己独有的学习力的支持下,丰富文化积淀,指导自己开展社会实践,锻炼才干、培养能力。行动力的培育过程又进一步修正、调整学习力、调适力、思辨力。《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力、调适力、思辨力、行动力”关键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公民所必须“心理健康、思想品德、法治意识、国家认同”素养也同步慢慢培育起来。

2、我市《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与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学校及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客观地讲,课程建设的速度和效果及学科教学研究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其一,部分学校应试教育理念没有转变,仍然把考试当作最主要的评定方式,《道德与法治》课成边缘学科,在各门课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其二,课程实施要求和现有条件不匹配。《道德与法治》是综合性课程,其活动性、生活性、开放性特征,对课程的开展提出较高要求,学校因为诸多条件限制,难以保证课程高效实施;其三,《道德与法治》课程配套设施不健全。受课程性质制约,从硬件上,学校需要完善配套设施;从软件上,需要教师具有极大的精力投入,但目前,学校和教师并不具备诸多条件。

2.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不大 其一,课程资源开发载体形式单一。 不少学校存在着将课程资源开发等同于编教材的认识误区,把编教材当作开发课程资源的唯一路径和形式,致使《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形式单一。其二,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薄弱。 不少学校在开发德育课程资源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和尝试,但也有部分学校课程内容单调枯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资源被忽视,无法成为课程有效实施的组成部分。 其三,开发的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实施。 部分学校教师无视现有的课程资源,照本宣科,没有充分利用本地区、本校和教师的资源结合学生学情对课程内容作合理的筛选、修订、补充,使得部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学生感到陌生,难以激发主动参与兴趣,无法获得亲身体验,也就不可能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标准。3.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其一, 评价方式和标准单一。 方式单一:部分学校倚重传统的纸笔测验,未获得量化的评价结果,将复杂的道德教育简单化,忽视学生的进步和个性特征;标准单一:评价最终仍然量化为知识记忆和简单评语,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只关注结果,缺乏过程性评价,使得评价缺乏可信度和有效性。

其二,评价主体和内容单一。 单一的教师主体评价传统思想低估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以及反馈教师教学情况的能力,减少了学生将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认同的道德意识的机会。

其三,评价运用和反馈单一。 评价结果不能得到及时反馈。传统的教学活动止步于课程评价,评价主体与被评价主体之间缺乏沟通,学生不能及时将教学中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也不能深入地了解学生。

(二)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滞后于课程改革的步伐。 部分教师仍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对教材内容生搬硬套,缺乏灵活运用,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2.教师专职配备滞后于课程改革的进程。 极少数专职品德教师是年老体弱,照顾任教,无精力无热情参与学科教学研究。年轻教师都是兼职,其主要精力在于研究自己的“主科”,参与培训少,自我学科成长动力不足,教学理念得不到及时更新,学科专业成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3.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滞后于课程发展要求。部分教师由于自己主观上重视不够,客观上时间的限制,对学科教学研究甚少,课前没有充分准备,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根据学情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感到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对教学活动和学科失去兴趣。

三、培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课程,不仅为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同时要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及人的意义,在教学定位上,要聚焦于核心素养;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让学引思;在法治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在立德树人总体目标指引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文化涵育学生根基。

(一)明确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定位

核心素养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自当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定位和导向。教学中要将教材内容、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内容和学科核心素养三者有机融合,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每册单元主题,对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关要求和学科核心素养内容进行梳理。把向善求真、以礼待人、开朗乐观、和谐交往、人文底蕴以及公民意识、公民能力等素养子目融入到单元教学和每一课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倡导让学引思,重构深度学习方式

1.学为中心,激励学生乐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如各类规则(交通、游戏、学校生活)、法律条文、历史地理知识等,教师事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定学习目标、自选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检测学习效果;自学、互助学、小组学、教别人学,在主动学,深度学中自主构建道德知识体系,让学习真正发生,每个孩子都做学习的主人。

2.以引激思,鼓励学生善学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并研究分析、尝试解决,在分析研究过程中,通过教师智慧地点拨、引导、启发、唤醒,激发学生国家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担当意识、生态保护意识的觉悟和觉醒;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模拟法庭、选举大会、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参与能力、协调能力等。

3.以思求进,引导学生崇学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我对照反思,反思优劣,提出改进目标措施,培养自省和修身的习惯;学生自主设计规划活动方案,在活动中实践体验,思辨探索,激发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在团体交往中涵育以礼待人的德行,乐于合群、和谐交往的人格。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做人道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教学各领域。传承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让其在课堂中落地生根,也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1.在阅读经典中培树价值体系

《道德与法治》课程精选“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及蒙童书籍《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等经典中语录及人物故事。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了解语句大意和故事主要内容,由人物故事了解中国历史精神,培养道德心和行为标准;借由经典历史故事知晓中国历史,学习为人处事智慧;由名言语录树立基本信仰,构建价值体系。尊崇“以纲为经,以人物教训为纬”的原则,在儿童最纯真善良的阶段打下人生底色。

2.在学习礼仪中培植人格教养

礼仪的作用在于借由行礼让学生认识天地、上下、尊卑、亲疏、师弟,并且涵养行仪,培植成敬的精神。《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安排的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会礼仪、祭祀礼仪等内容,教师指导学生不仅知晓怎样做,还要通过礼仪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伦观念、宇宙人生观念、懂得群体生活秩序,懂得自己民族的法度,生活才能相应于有传统文化教养的中国人。

3.在实践活动中培修知行合一

中华传统学问是生命的学问,知行合一,学问才有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学生在课程以外和校园以外活的相关经验,教师通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效链接,通过参观、调查、访问、实践考察、欣赏、演讲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规则、礼仪等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融入法治教育,建立规则意识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 ,以正面教育为主渠道

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

2.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

以宪法教育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依托教材层次递进、结构合理、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体系,帮助学生走近宪法、亲近宪法、了解宪法,将宪法教育贯穿始终,培养和增强学生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通过故事、新闻链接等多种渠道了解自己的权力和义务,知晓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利,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有权力就有责任的观念。

3.以贴近儿童实际为基准,以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学科蕴含的法治教育内涵,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与法治事件、现实案例、常见法律问题紧密结合,注重内容的鲜活,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创新形式,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四、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建议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1.拓宽研修渠道,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内在机制

各县市教师发展中心把品德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总体规划,并提供支持和条件保障,建立、健全专业的、稳定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稳步和谐、有序发展,促进教师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2.加强专业引领,开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话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主体在教师自身。市教科院充分利用盐城市乡村骨干教师(品德学科)培育站这一平台,整合盐城市品德学科特级教师的优质资源定期开展学习、论坛、讲座、读书沙龙、观课评课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对话平台,让教师在接受、感悟、实践过程中丰富、修正个人的实践理论和专业技能,获得成长。

3.重视校本研修,打造教师专业发展最近发展区

针对我市实际,各学校应该充分注重品德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以省和盐城市德育骨干为重点,大力引导品德专兼职教师学习新教材、领会新精神,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让教师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获得成长,让学生在新课堂上受益终身。

(2)学习新课程标准,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1.让学引思,师生结盟“学习共同体”

牢固树立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思想,培养学生在目标引领下“先学”“自学”“互学”,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由“主演”变成“导演”,启发诱导,引桥标路,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

2.情理交融 注重对生命人文的关怀

教师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理”注入平日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展开心灵沟通,在心灵的碰撞和思维的互动中,实现知识与情感的交流,学生获得心灵成长的力量。

3.加强互动,重视教学中的倾听与反馈

《品德与法治》的教学,不是流水式的“走过堂”,是师生心灵的一种流露和表达,慢慢欣赏、细细品味的一份情怀。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倾听沟通,反馈指导,在引领与关爱中走向健康成长的快车道。

(3)开展道德实践,提升教育效果

1.实践导航,充分注重生活化德育的施行

无论是道德层面还是法治层面,停留于课本、课堂的教育不能形成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程。在教学研究过程中,要大力推进校内外德育与法治实践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学有所依,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世界里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2.主题创意,高度关注德育的实效性和新颖性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主题活动,如:搜集资料式、情感体验式、主题探究式、互动交流式、社会实践式等,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区、法院、剧院等,实行跨学科多资源融合,理论链接生活,学生在丰富、立体、多元的实践活动中履行规范、锻炼才干、提升技能。

3.小结促进,及时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道德问题。

道德与法治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作为支撑,实践的效果既可以用来检验教育的效果,同时又能够大力推进后一阶段课程的开展。教师要联系各单元、各课题、各课时的教育重点,有效进行学习效果的点评,以鼓励引导为主,带动同学们共同收获和提高。

【篇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专业

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的法治教育
作者:翟晓新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4期

        摘要: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里面的内容是根据社会发展而确定的,所以道德与法治内容是必不可少的,这对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铺垫了坚实的道路。本文中笔者根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从活用高效教法体现法治精神;培养学生正确公民意识观念;以及教学中渗透渗透符合教材特点的传统文化元素三方面进行对小学生法治教学的讨论,希望对各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有所助益:

        关键词:教材特点;法治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

        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更好的体现,课程内容也更具备综合性,在彰显生命教育主题、强化公民意识教育的基础上,更突出了法治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且要基于教材内容的特点着重进行有关法治的教育。让小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理念的革新与教学方案的实施,学习和意识到法治元素在我国公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一、教学中活用高效教法体现法治精神

        要想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来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学科水平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从观念的认识、体验内化到践行反思的过程经历。但是教师可以从学科教材中偏重法治教育的方向入手,优先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精神,让学生通过法治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对我们生活的社会的基礎进行根本上的了解,从而建立道德与法制学科素养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时,通过关联学生的现实生活,来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生活的环境都是建立在法律保护基础上的。首先,教师通过问题引出课程主题: “在你成长的环境中离不开谁的保护?”学生小名积极举手回答:“离不开父母、亲人还有老师的保护。”教师肯定了小名的回答:“你回答的非常对!我们生活中受到的保护都是基于法律规定的基础。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我们是受到了法律的保护。”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举例生活中受到了哪些基于法律基础上的保护,学生阿凯积极举手回答:“早上上学路上,红绿灯保障了我们的安全,我知道是交通保护法在保护我们;生病了,父母送我去看病,也是法律规定的父母应尽的保护我们的职责。”教师赞赏了阿凯的回答和博学的特点:“非常棒,是的,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保护的影子,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然后,教师为学生讲解了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受到律法内规定的义务教育,让我们有上学的权利等方面,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法律对自身实际的保护,深刻了解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法制精神。

【篇五】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专业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 依据县教育局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道德与法制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课程标准总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三、具体目标

1. 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了解秋天、冬天的节日,并体验节日的快乐。

2. 尊敬国旗,学会唱国歌。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学校生活。知道规则在学校生活中的作用并自觉遵守。热爱集体,乐于与他人合作,生活中有自己的创意。

3. 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

4. 培养初步的健康意识、安全意识,有一定的安全知识,危险来临时懂得自救,懂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不挑食。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

1、美丽中国(第一周)

我是小导游(第二周)

您好,祖国(第三周)

美丽的首都北京(第四周)

欢度国庆(第五周)

2、秋天来了(第六周)

一起找秋天(第七周)

秋天的发现(第八周)

秋天的收获和乐趣(第九周)

秋天的节日(第十周)

3、我们的课余生活(第十一周)

多彩的课间生活(第十二周)

快乐的双休日(第十三周)

巧安排 收获多(第十四周)

4、健康安全每一天(第十五周)

合理饮食身体好(第十六周)

小心,别伤着(第十七周)

危险来临时(第十八周)

5、和冬爷爷交朋友(第十九周)

冬爷爷来了(第二十周)

备注:进度安排可以根据实践情况随时调整。

【篇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专业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随笔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实施以后,课程开展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依据《试行》中现阶段我国基础性思想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转变传统的侧重传授知识形式的方式,而构建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使其在学习基础性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是当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重点内容。因此清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含义,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改的落实意义重大。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分析。

(一)以美学促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把美学观点有效地渗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活动中,提取教材里美的元素,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教学艺术的美进行转化,变为现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需重点落实的内容。例如:在《我们生活的地球》单元里,侧重让学生认识地球的椭圆形状之美,地球的山川河流之美、神奇的自然景观之美等,另外,还有地球中的各种肤色之美,培养学生探索地球的欲望。这样 ,老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采取具体的方式展开教学,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得以落实。

(二)规划教学情景,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情感,不只是学习兴趣、热情与动机,还指快乐、爱、审美情感等心理体会与内心世界,与人类的所有活动密切相随。在学习的时候,认知、情感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进而增强求知欲。此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与学生的情感关系紧密。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当擅于创设有效的情境,安排相关的活动,打造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兴趣的良好氛围,充分满足其内在求知的需求,进而使得学生产生愉悦之感。例如:在《马路不是游戏场》的课堂上,先组织学生收集交通方面的信息,再让他们将现有材料编成短剧或小品,并在课堂中各自扮演角色进行简单的表演,进而让学生从多个视角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充分感知珍惜生命的宝贵;或者举办“小小交警”的交通规则知识竞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深入了解交通标识、交通规则等知识。这一活动不但增强了学生自我保护的观念,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

(三)主动、互动、探索、合作的方式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坚持人本思想展开教学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以兴趣与内心需求为引导,养成自主学习、实践、探索、创新、发现与处理问题的良好习惯。第一,从探索问题的视角对教学方式进行设计,创造一种探讨问题的机会。第二 ,以激发学生思维方式为重点,充分调动其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第三,侧重教材的应用,锻炼学生查找信息、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政治老师应当做好主观充足的引导工作,排除学习新内容的思想障碍,尤其是学习生涩难懂的内容之前,先向学生讲解一下相关背景与教学标准,为新课的学习提供充分的感性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向其提出本课的目标,老师应当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接受能力,对问题进行设计。例如:在五年级《我爱祖国的山和水》一课时,可以把整体的内容环绕“江山”而展开,即多骄的江山———祖国疆土;江山的统一———台湾问题;江山的守护———解放军、国防部队。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地形面积与国家统一的问题,树立强烈的爱国思想与国防观念。再将这些内容整理出一系列的问题:(1)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2)包括多少省、市、自治区?方位如何。(3)我国的母亲河是什么?流向情况。(4)讲述一下“八一建军节”的来历?等问题;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共同的学习与讨论活动,紧紧围绕上述探索的问题展开分工与合作,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课程资源,特别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资源查找相关信息,观察、体会、感悟社会,从中提取带有重要价值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先展开小组内部知识的讨论,初步达成共识。再展开全班的讨论,这里,老师应当注意有效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参与与巡视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与问题,并给予适当指导与帮助。这样,学生经过积极参与活动,自主进行学习与探索,可以大体上解决上述老师设计的问题,可是,也会有些学生的答案不够全面,这个时候,老师要注意不能马上将 “精确答案”告知他,而应当相信学生,使其仔细地思考,可以适当提示,使得学生最终自己找出问题的完整答案。最后,老师应当对所学的内容加以总结,形成统一的意见。既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中勇敢地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其主动汲取知识,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胆怯、自私的性格弱点。第四,在解决简单的问题基础上,老师还要及时应用课前设计的练习题,按照知识的层次、侧重点对学生展开相关测试。关于作业中的问题,要随时给予补偿性的指导,做到迅速校正。学生通过发现新知识、新的规律,并且应用新知识分析、处理问题,才会让其从中感知思维形式的多元化特征,进而形成变通的思维,选择科学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更好地将思想政治与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与知识、技能的学习相结合。

三、结语。

总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根本目的是当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灵魂所在,如果顺利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则会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学习过程的乐趣,同时,老师体会到更多的教学幸福感,道德与法治课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更加具有活力与影响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随笔2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1.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再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以剧本的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使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想法油然而生。

2.组织辩论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搁学习。那么学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为此我在教学《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道德与法治教育落在实处。

3.开展实践知行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

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如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后我安排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工厂、街道、名胜古迹。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对家乡、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

4.换位体验内化认识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有一组名为 ‘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的漫画。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只图自己方便,给他人添乱的事;

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劳动者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再如《同学之间》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辉的父母离婚后,王辉由爸爸抚养。他的一些同学知道后,在背后议论他是一个没妈的孩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换位体验王辉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离异子女已经够痛苦了,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戏弄,就使他更难过了。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离异子女。这样的换位体验,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积极作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随笔3

一个优秀的品德课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再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主题,从“事实说话补认识,情景再现温经历,亲身体验强感受”入手设计导入,为突破课堂教学重点服务,从“形象感知释感念,类比感悟渗道理,情景体悟揭困惑”入手设计导入,为解决课堂教学难点服务,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从而真正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的实效性。“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理念是新课程对品德学科教学的最深刻的阐述。品德课堂教学是教师主要任务,是带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是属于精心选择的“美好生活图景”,而不是或者说大多数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儿童从教材通向生活,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让儿童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教材中承载的价值目标。这一切入点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上。

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是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他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品德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

一、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例如《走进市场》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尽早的学会一些选购商品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选购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课始,老师问学生:“喜欢在超市购物吗?”(学生雀跃)

再问:“为什么喜欢在超市购物?”(学生纷纷说了自己的感受)

(随即播放超市里人们购物及一位顾客在仔细挑选商品的情景。)问老师:“这位顾客购买物品时在干什么?” “在挑选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产品使用说明。”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 学生回答踊跃。

现在从城镇到农村,处处可见超市。在超市购物较为熟悉。用“超市购物”情景来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导入的趣味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以“思”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品德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的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诚实是金》让学生懂得说谎的危害,只有诚心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说谎话,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课始老师讲述故事:

在德国,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德国大公司寻找工作,可是一连20多家公司都没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众,找家小公司应该没有问题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绝了。

同学们,为什么德国的公司都拒绝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悬念一摆,学生都积极猜想)

想知道真实原因吗?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诉他,不录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德国期间乘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留学生很吃惊,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德国老板说:“是的。我们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我们认为您惟独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字!” 此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有什么感想?” 感触学生心里,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体会到说谎的危害。

3、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献老人》的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体贴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来导入是触动学生心灵的基点。课始,老师出示两幅漫画:一幅是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孙子兵兵在给奶奶捶背,奶奶很高兴。旁白:真懂事。问学生这画面在讲什么? 学生一看就能够清楚把图意说上来。回答后,老师过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人曾经为家庭,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年纪大了,该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们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的养育之恩,要懂得汇报。画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给奶奶捶捶背,老人并不渴望家人为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美满。你看,孝顺的孙子给奶奶那轻轻地捶背,奶奶就一点儿也不觉的疲劳了。那脸上洋溢的笑容,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学生都为之动容,在其心头激起情感的涟漪——老人很需要我们的关爱啊!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课堂教学,学生怎么会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二、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1、为突破重点作好服务 有些品德教育主题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在课堂学习开始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会课程教育意图则有困难,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鉴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把问题解决好。

(1)、事实说话导入补认识 用事实说话:就是采用社会上出现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安排课堂导入。由于它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类课堂导入的设计对与那些学生感性认识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学主题特别合适。

例如《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环境污染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水污染了,他们觉得现在有自来水;

电池乱扔,对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来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胁认识就较为欠缺。因此,在导入时,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

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随笔4

思过去,许多感慨,酸甜苦辣一应俱全。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思品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几点反思体会。

一、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知识是相关的,互通的。因此,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尤其现实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跟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有学生对我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是没兴趣,喜欢你上课,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为了充电,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历史,经济,心理访谈等。尽可能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丰富经历,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也许才有如此效果吧。

2、勇于反思。老师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几乎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有时不用多。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学生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在意。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有个学生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您以后能把一节课内容讲完吗?”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除了随机加的内容之外,关键在于我语言还不够简洁。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本身就是教学要求啊!“吾日三省吾身”,很难做到,但常反省自己还是可以的。

3、为人师表。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①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不成熟。②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比如,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语速快,讲课时我就提醒自己注意。当我普通话发音不准或有错别字时,学生能及时指出帮助我改正。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犯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记得一次在初三(2)班上课,有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就有个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是学生犯错,而是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更重要的是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4、老师要尊重学生。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学生尊重老师是应该的,但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认为自己是为学生好,而常常忽略学生的权利。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小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甚至自己做法欠妥当,也不敢面对。记得上学期,有一次上课时,也许因现在中考思想品德课只50分,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还比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课没兴趣,就抄写英语。我提醒了一次,她仍然我行我素。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大家知道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在一片沉寂中,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我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再次上课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这位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说上思想品德课写英语就是不对啊!!对此我没多解释,主要说明了教师也会犯错误。记得很清楚,当时班上同学给我鼓了掌。这样,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很多学生有什么心理话经常找我说,甚至请我为他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这也许是作为教师比较幸福的事了。

5、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课时,两位学生在座位上因一点小事吵起来。当时我也很生气,脸沉下来,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学生都说,老师请别生气,生气会老的。我乐了,赶紧调节好情绪继续上课,课后又单独找学生谈了话,解决了问题。因此,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是比较融洽的。因此在学期结束时,学生给我打的分,还是蛮高的。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因此,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习有关的,我几乎都要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引导他们学着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初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中学的学习有很多不适应,我在讲完“学习新天地”的内容后,还经常问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就是学到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结合社会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的实际,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写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追求,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例如,针对学生厌学,在讲“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时,考虑学生去落后农村不方便,我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上网搜集落后学校条件的相关内容和图片,加上自己搜集的,做成课件,通过和我们学校的条件对比,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农村尤其山区学生不容易,学习条件不好甚至恶劣,生活环境那么艰苦仍然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

反思带来的收获我感受颇深,如今也尝到了一定的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我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随笔5

小学道徳和法治课作为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培养的重要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徳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可以说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核心素养作为一种知识、能力和态度,在如今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体展望,要求在现代的教学中,在对知识的培养上提高学生的素养,然后在以高度的素养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着缺乏合适的教学方式的问题,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在学校教育中逐渐展开,教学的方式也在改变,在初中道德和法治课教学中也是如此,但是改变在实践中仍然面临不足,教学中还是缺乏合适的教学方式和平台。即使在教学有了一定的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存在,影响着教学的发展,在课堂上,更多的还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学生在不断的接受教师的教导,即使有了些其他的教学方法,也不是经常进行,难以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总结出以下解决措施。

首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以立德树人为理念在初中道德和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即使是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在教学中教师提高自身的素养,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有关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还是在教师,只有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以高超的专业素养为学生进行引导教育,把自身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之中,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其次,加强对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视,设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和法治课对于教学的重视必须加强,只有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明确教学中核心素养的

培养方向,在具体的教学中才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在教学中,主要还是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并没有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加以重视,这就是没有设定合理的课堂目标。在教学课堂中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关键,目标就是方向,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在教学目标上面。例如,在学习《走向自立人生》时,就可以为这堂课设定一个目标,就是教导学生什么是自立,怎样做到自立。接下来就可以以此为中心,组织语言和课堂活动,找一篇有关自立的文章进行朗读,或者和学生进行组织活动教导他们什么是自立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促使学生明白自立的含义,并且知道如何去自立,从而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对学生的素养进行了教育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和发展。最后,在初中道徳和法治课中丰富教学方式在初中道德和法治课中丰富教学方式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素养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任何教学目标都是以学生为主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且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教学中对于课文人物,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实现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

推荐访问:法治 道德 小学

热门文章

我奇思妙想作文400字四年级【精选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我的奇思妙想作文400字四年级【3篇】》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我的作文400字四【3篇】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

2022年百年奋斗谋复兴勇毅前行兴伟业学习心得体会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百年奋斗谋复兴勇毅前行兴伟业学习心得体会2022》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回望过往奋斗路,眺望前方奋进路。作为新青年的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奋斗谋复兴勇毅前行兴

2022年度医院新冠肺炎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三篇

《2022医院新冠肺炎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精选三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医院新冠肺炎应急预案及流程精选三篇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

2022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策划合集(全文)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策划精选》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无论的大小,首先要把方案写出来,为严密的论证和决策提供依据。而根据需求对小学年级进行举办,为了确保小学活动的有序有

员工个人工作总结反思范本大全(完整)

《员工个人工作总结反思范文大全【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光阴如梭,的转瞬又将成为历史,20_年上半即将过去,20_年下半年即将来临。新的开始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员工个人工作总结反思范文大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员工个人

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400字五年级(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400字五年级【五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成长的每一个过程如同星空中一颗闪亮的星星,有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有时让人领悟许多感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那我了400字五年级【五篇】,一起来看看吧!那

2024年关于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范本材料

一是着力加强党的*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治建设摆在首位,做好“三个表率”,深化模范机*建设,让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党员干部鲜明*治品格和机**治生态重要底色。二是严明党的*治纪

五四青年节感悟体会范本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五四青年节感悟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用五月的花海迎接青年节,这个昭示着青年人朝气蓬勃的节日里,你知道要怎么写青年节感悟体会吗?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22五四青年节感悟体会范文五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2022五四青年节感悟体会1当

2022年度员工劳动合同正式模板【完整版】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员工劳动合同正式模板【通用】》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大家转摘到。依法成立的,受法律保护,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今天的小编给大家分享了2022员工正式模板,如果想看更多的请点击劳动合同查看。2022员工

2022年度享受读书快乐作文800字议论文优秀(完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享受读书的快乐作文800字议论文优秀》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书,是无声的老师;书,是我们最真诚的玩伴;书,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书,让我们从无知的幼童,变成了如今的莘莘学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的800字议论文优秀

2022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主题班会作文合集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主题班会作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做的义务宣传员,向家人、朋友宣传爱惜粮食,人人有责。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坚决制止餐饮行为主题班会作文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坚决制止餐饮

2022年清明节祭奠英烈活动总结三篇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清明节祭奠英烈活动总结精选三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总结的意义,就是情感的赋予,意义的事物在情感里的关系程度,就是意义的本身。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祭奠英烈活动总结精选三篇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