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教案设计 >

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15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15篇)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  爬山虎的脚获奖教案爬山虎的脚优质课  教案  《爬山虎的脚》(英文名ThefootoftheBostonivy)是冀教版、人教版、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15篇),供大家参考。

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15篇)

篇一: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

  爬山虎的脚获奖教案爬山虎的脚优质课

  教案

  《爬山虎的脚》(英文名ThefootoftheBostonivy)是冀教版、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也是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以下是本站分享的爬山虎的脚获奖教案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爬山虎的脚获奖教案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教具准备1、实物展示台。2、学生准备水彩笔。3、爬山虎实物。第一课时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

  1/16

  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三、反馈读书情况。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一、请同学们看实物。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

  2/16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3/16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16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

  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

  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

  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

  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

  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

  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

  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爬山虎的脚获奖教案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案

  第一课时

  5/16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教学准备: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猪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并齐读)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1、集体交流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2)爬山虎的资料。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茎上、叶柄、触角、痕

  6/16

  迹、逐渐”等词语卡片,指读,开火车领读。(生字用红色标出)(2)指导书写难写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叠、痕、逐”3、课文主要内容。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这篇课文重要描写了爬山虎生长

  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4、小结过渡:孩子们你们的预习非常充分到位,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细读这篇文章,好吗?

  三、指读理解,读文精讲。1、指名按段读文,正音。2、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样向上爬的)3、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例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语言准确。(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4、指导朗读:读出绿得特点。5、交流汇报“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

  7/16

  的”:(1)实物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与文中语言对应。“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六七根……”:一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和同桌交流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集体交流,老师配以图示(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对比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6、从刚才的学习当中,你有什么体会?预设:知道(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2)作者观察细致;(3)不是一次观察而是长期观察。小结:观察不但要用心,还得细心和有耐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心观察。四、指导朗读,回归整体1、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你用心的、美美地读一读,体会爬山虎的特点。

  8/16

  2、读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2、继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3、积累语言并加以运用,使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事物的特

  点。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听写: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等10个词语。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蛟(jiāoyiǎo)龙蜗(wuōwō)牛

  痕迹(jijì)波(bōpō)纹

  爪(zhuǎzhǎo)子茎(jingjìng)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学法指导。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略)

  2、学法指导: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时要让学生按照学过的方

  法进行:

  9/16

  A: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B: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地阅读,了解每部分的内容。C: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归纳总结,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积累语言,指导背诵。1、文章语言精炼生动,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留待课后积累在读书笔记上。2、指导背诵: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反复读的基础上,按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如:第2自然段可让学生找出过渡句,“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帮助记忆前后的内容,进行背诵。再如:3、4自然段,要指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帮助记忆,然后熟读背诵。(可自背,同桌或小组合作背诵,检查)读写结合,练习仿写。1、用第一人称,说说写写“爬山虎脚的自述”2、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把最有特点的部分写下来。3、指导书写观察日记。爬山虎的脚获奖教案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案一、教材解读《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10/16

  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第七单元是第七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训练重点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除了要从读到学写,训练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断之外,还要复习巩固本学期学到的读和写的基本功,使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提高。《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担负着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的任务,因此在本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很少有见过爬山虎的,对课文可能就理解不好。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学中通过抓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研究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同时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就更了解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演示,加深理解。三、教学目标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兴趣。【德育目标】通过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仔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

  11/16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教学难点】通过理解动词,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师:这节语文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上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这是一篇写植物的文章,谁见过爬山虎这种植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简单介绍)师:说的不错,假期时,老师去了千山在沿途看到住户的房子上、公路大桥的墙上、山壁上,到处是一片片绿绿的爬山虎,就像一匹匹绿色的绸缎一样,老师告诉你们,它小的时候,也只是一根小茎,有了充足的水分,适合的温度,它就爬呀爬呀,爬的满墙都是,这是什么原因呢?那么我们就在课文中去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怎样解开这个迷的。师:请同学们把书轻轻打开到16课,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边读边作上记号,开始吧!(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研究发现师:现在请仔细结合课文内容在小组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助你解决,如果在小组内不能解决年在

  12/16

  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解决,好不好?(学生研究讨论)3、合作成功师:刚才同学们都学的很认真,讨论的也很激烈。现在请各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注意抓住重点词来说。

  学生汇报第一自然段的收获,包括:⑴爬山虎生长在墙上。⑵“满是”看出长得很多、很茂盛。⑶“占了一大片”看出生长的快。⑷爬山虎的生长离不开墙等等。师:这部分还有问题吗?那好,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收获也很大,我们就按这种方法继续汇报。学生汇报:1)叶子杂成长中的变化。2)叶子的颜色、形状分布情况。4、理解“漾起波纹”这句话体会作者用比喻写出叶子的好看。指导朗读。师:请一名同学带有感情地朗读大家看画面。(多媒体:叶子随风浮动的画面)这部分描写你还有问题吗?

  13/16

  (生没有后继续汇报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抓住:“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生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及“颜色是嫩红色的”来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师:好!现在请大家拿出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你怎样理解的就怎样画,谁愿意到前面来画?(一生板演)

  (大家评议脚的位置对不对)出示多媒体画面,谁愿意说说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看画面边说爬山虎的脚样子)师:你除了读懂了脚还读懂了什么?(生继续汇报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师:出示课件请同学门看这一自然段把表示爬山虎爬墙的动词画出来。(生边读边画)师:说说看,(动词有:触、巴、拉、贴、爬教师点出)谁能理解一下这些词?(就是说爬山虎的脚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把茎相上拉一把,让它紧紧地挨着墙。)指名几个同学说。师:现在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把你们的手当做爬山虎的脚,手掌当做小圆片,在桌子上试着做一做爬山虎爬墙的动作。谁愿意到黑板来演示一下。(请一名同学来边演示边说)

  14/16

  师:这部分还有一句话你读懂了吗?说说看。(“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就会想起它像蛟龙的爪子”这是说,爬山虎的脚……有力量,像蛟龙的爪子一牢牢巴住墙。)师:刚才大家共同研究的这部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没有了请大家继续汇报。(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墙”对于爬山虎的重要)这说明爬山虎离不开墙,稳重还有哪些地方提到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密切?(第一自然段)像作者这样开头写,结尾也写的方法叫做首尾呼应。这篇课文大家读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五、小结师: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个片段描写的最精彩?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现在就带着感情把你喜欢的段落美读给同学听,并试着背下来。总结:这篇课文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一事物展开描写,这一片段不仅使我们了解了有关爬山虎的脚的知识,而且好象亲眼看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是怎样巴住墙,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我们同学在今后的文章中也要学习作者这样的写作方法,通过细致的观察,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好一个片段。下面,把这节课你学到的知识概括性的写在纸上,讨论把一

  15/16

  下板书写完。(学生把爬山虎的叶子及爬墙动词填上)六、开发课程资源老师给大家留个作业,请你回家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抓住植

  物的特点,围绕茎呀、叶呀、花呀、或者是果实等写一个片段。

  16/16

篇二: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

  3引导学生抓住嫩红嫩绿一顺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等词句体会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以及叶子浓密均匀的特点突出叶子给人的舒服感从而感受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的优点

  【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掌握“曲”这个多音字,会写“虎、操”等13个生字。了解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难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3个,会认的字有5个,其中有一个多音字。生字教学中,采取集中教学的方式,先引导学生对生字进行分类,再指导书写,如:“操、均”是左窄右宽,“占、叠、茎”上窄下宽。“曲”是多音字,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读音,了解不同读音对应的字义,并能够分别组词。

  2.阅读理解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用词丰富,语言生动。在教学中,要突出“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构造以及功能。同时,在读中让学生学习这类文章的基本写法,为本单元习作练习打下基础。3.表达运用锻炼学生的表达很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我知道了……”这样的句式谈谈感悟和启示。

  【学前准备】1.预习提纲(1)搜集有关叶圣陶的资料。(2)自学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字词的意思。(3)读课文,了解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

  课时目标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掌握“曲”这个多音字,会写“虎、操”等13个生字。了解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出示:

  1.同学们,大家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爬山虎)你们知道它是怎样爬到墙上的吗?肯定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种植物,看看它是怎样爬到墙上的。(板书:爬山虎的脚)2.作者简介。请同学们出示预习中搜集到的有关叶圣陶的资料,并向大家介绍一下,看谁介绍得最全面、简洁。课件出示: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设计意图:用图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出示有关作者的资料,一方面检查预习情况,另一方面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识记这些生字,并把自己的识字方法和大家分享。

  课件出示:虎操占嫩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1)生识记生字,师引导识字:我们可以把这些生字分类来记。左右结构:操嫩顺均隙柄瞧上下结构:占叠茎萎全包围结构:固半包围结构:虎(2)教师指导书写:“操、均”是左窄右宽,“占、叠、茎”上窄下宽。(3)本课要求掌握多音字“曲”,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qū”和“qǔ”,要注意区分不同读音对应的意思。3.分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读顺句子。4.教师指名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设计意图:这篇文章生字词较多,夯实字词基础,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三、把握内容,理清顺序1.课件出示问题,把握写作对象。

  课件出示:课文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2.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作出标记。师巡回指导。3.集体交流。4.课件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概括爬山虎叶子、脚的特点。课件出示:

  (1)认真观察叶子,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脚又有什么特点。

  (2)读一读描写叶子的段落,体会叶子的特点。读一读描写脚的段落,体会脚的特点。(板书:叶子脚)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写作重点,进而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四、布置作业1.掌握生字,认清字形,将每个生字书写三遍。2.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设计意图:让学生书写生字,有助于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熟读课文,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第2课时课时目标1.重点学习第2~5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深入了解它们,看看它们有什么神奇之处。设计意图:总结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二、精读课文1.赏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课件出示:这一自然段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1)生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问题。(2)指名读第2自然段,集体交流。(3)引导学生抓住“嫩红、嫩绿、一顺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等词句,体会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以及叶子浓密、均匀的特点,突出叶子给人的“舒服感”,从而感受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的优点。2.赏读第3、4两个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1)生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通过抓重点词语把握爬山虎脚的特点。(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3)指名回答,集体交流。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4)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课件出示:

  1.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2.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你觉得这两句话好在哪里?试着分析一下。

  预设:这两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蜗牛的触角”来表现细丝的特点,形象生动,让人容易理解;用“蛟龙的爪子”来形容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很形象。(5)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课件出示填空题。课件出示: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一步一步往上爬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交流自己的感受,完成填空。预设: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曲,使嫩茎紧贴在墙上→一步一步往上爬。(6)师:在阅读这些重点段落的过程中,我们除了了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还感受到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感受到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我们也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学习他认真细致的观察,生动形象的描写。(板书:细致观察)设计意图:读悟结合,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作者介绍爬山虎脚的内容较为浅显,如何让学生学会认真观察和形象描绘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突破重难点。三、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这篇文章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文章虽然是说明文,但是语言生动形象,趣味横生。2.指名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生:读了课文,我感受到作者那认真细致的观察,让人敬佩。生:说明文的语言还能这样生动形象,值得我们学习。3.教师总结: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愿你们人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挖掘大自然中蕴藏的奥秘吧!设计意图:让学生畅谈学习后的感受,加深对文章主题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善于发现,去捕捉、挖掘大自然中的奥秘!四、布置课外作业阅读类似课文《爬山虎的脚》这样的说明文,学习如何仔细观察,如何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反思】

  一、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设计中通过展示爬山虎的画面,让学生认识爬山虎的同时,感受心情趋于舒适、平缓的过程,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品读课文流畅优美的语言,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语文课堂的喜爱。二、以读为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在读中明确写作对象;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生动形象;在诗意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入情朗读、入境诵读,学习课文诗一般的语言,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三、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言,让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让快乐溢满整个课堂。

篇三: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

  1、《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设计意图】《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学校附近有爬山虎,课前我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观察前我布置了观察提纲:1、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2、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共同评议学生的一两篇日记(选用写作水平中等学生的习作)。这样处理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静态的东西,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容易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体软件,较形象地显示了爬的过程。为体现精要教学法的原则,力求围绕重点设计了多项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课内由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2、投影片。3、多媒体课件:⑴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⑵一堵墙上的爬山虎。【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3、给课文分段;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谜语:⑴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⑵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2、导语: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四、学习生字新词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2、解释生字词。五、默读、思考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2、分段。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1、默读、思考:⑴这一段讲了什么?⑵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2、提问。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⑴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⑵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⑶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八、质疑九、做练习〖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刚长出:嫩红--→嫩绿叶子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2、《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3、背诵3、4自然段。【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谜语:⑴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⑵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2、导语: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3、对课题质疑: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⑴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⑵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交流:⑴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⑵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1、抄写词语。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要求】1、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2、学习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朗读课文,背诵2~4自然段。【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2、通过学文、观图和实际观察,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词语卡片、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1、学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回答爬山虎到底是动物还是植物?(是植物。)2、请五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声音宏亮,读准字音。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这种植物的哪两部分?(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1、学生看生字表,分析字形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⑴读生字表中的'字,口头组词。⑵分析字形结构,说说每个字的结构和部首。⑶两人一组,说说每个生字需要注意的笔画和记法:隙:右上边的“小”不要写勾。右半部分的记法是“小日小”。拂:笔顺不要写错。第六笔是“”,第七笔是“丿”。最后两笔不要都写成竖。第六笔中的第二个折要写短一些。漾:右上边是秃尾巴羊,右下边是“永”。“永”的第二笔“横折”中的横要写得短。注意不要写成“水”。

  柄:右边“丙”里的“人”,最后一点不要和勾连起来。“柄”在这里当“把儿”讲。萎:容易写得很长,各部分要尽量写扁。第八笔是捺,不要写成点。2、读词语卡片:舒服空隙漾起叶柄刀柄把柄嫩茎均匀拂过吹拂萎了枯萎休想荡漾重叠新鲜枝状触角痕迹牢固瞧不起三、学习课文一至二自然段1、默读课文1、2自然段,想每段各写了什么?(第一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第二段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2、重点学习第二段,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练习给第二段分层。⑴听读第二段,标出共有几句话。(四句)⑵默读第二段,想想每句话说的什么意思。(第一句介绍了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第二句说的是长大了的叶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说了叶子绿得新鲜和排列情况;第四句写了叶子的动态。)⑶用“‖”给第二段分层。(可以分成三层。第一层是第一句话;第二层是二、三两句;第三层是第四句。)教师问:为什么把二、三两句合成一层?

  (因为这两句都说的是长大了的叶子什么样,绿的颜色和怎样排列的。意思上连得很紧密。)

  ⑷请一位朗读语气好的同学读第二段,其它同学闭眼听读,头脑中要想象出一幅画:青翠欲滴的满墙绿叶,铺得是那样均匀,排列是那样整齐,看着是那样舒服,微风一吹,漾起波纹。⑸每人说一个比喻句,把爬山虎的叶子可以比喻成什么?要求用的比喻词不能一样。(犹如碧绿的湖水,好像农田中绿油油的禾苗;如同人工培植的草坪;像从飞机上看到的一片树林。)⑹练习朗读:爬山虎的叶子这样好看,真像一幅神奇的画面,请几个同学读这一段,看谁的语气最好,把爬山虎的叶子读得最美。四、反馈验收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听写第二段最后一句话。2、练习背诵第2自然段。

篇四: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时数】2-3课时【课前准备】1、发动学生观察,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2、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大自然色彩斑斓,奇妙无穷,今天我们学习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内容,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二、自读课文1、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2、学生自读课文。3、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三、深入研读1、自读课文,明确研读目标。2、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3、学生自由学习。四、汇报交流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2、读比喻句,体会比喻句的妙处。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3、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4、指导朗读。5、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问:“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6、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7、指导朗读。五、积累语言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2、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读第二自然段。a、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b.标出你喜欢的词。

  三、学习交流1、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2、指导朗读3、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实一个“漾”字。4、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5、指导朗读。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还要写叶子呢?2、那么作者怎么写得呢?3、交流归纳: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b.能抓住特点观察。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2、课外练笔。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六、布置作业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完成课外练笔

  【板书设计】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特点样子:像……像……(细丝)颜色:嫩红(嫩绿)爬触→巴→拉、贴(牢固)

篇五: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

  爬山虎的脚获奖教案

  爬山虎的脚获奖教案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设计《爬山虎的脚》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教学准备: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猪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

  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并齐读)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1、集体交流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2)爬山虎的资料。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茎上、叶柄、触角、痕迹、逐渐等词语卡片,指读,开火车领读。(生字用红色标出)(2)指导书写难写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叠、痕、逐3、课文主要内容。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这篇课文重要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4、小结过渡:孩子们你们的预习非常充分到位,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细读这篇文章,好吗?三、指读理解,读文精讲。1、指名按段读文,正音。2、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样向上爬的)3、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例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语言准确。(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

  4、指导朗读:读出绿得特点。5、交流汇报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1)实物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与文中语言对应。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六七根:一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和同桌交流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集体交流,老师配以图示(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对比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6、从刚才的学习当中,你有什么体会?预设:知道(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2)作者观察细致;(3)不是一次观察而是长期观察。小结:观察不但要用心,还得细心和有耐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心观察。四、指导朗读,回归整体1、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你用心的、美美地读一读,体会爬山虎的特点。2、读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2、继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3、积累语言并加以运用,使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事物的特点。教学过程: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听写: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等10个词语。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蛟(jiāoyiǎo)龙蜗(wuōwō)牛痕迹(jijì)波(bōpō)纹爪(zhuǎzhǎo)子茎(jingjìng)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学法指导。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略)2、学法指导: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时要让学生按照学过的方法进行:A: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B: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地阅读,了解每部分的内容。C: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归纳总结,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积累语言,指导背诵。1、文章语言精炼生动,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留待课后积累在读书笔记上。2、指导背诵: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反复读的基础上,按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如:第2自然段可让学生找出过渡句,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帮助记忆前后的内容,进行背诵。再如:3、4自然段,要指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帮助记忆,然后熟读背诵。(可自背,同桌或小组合作背诵,检查)读写结合,练习仿写。1、用第一人称,说说写写爬山虎脚的自述2、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把最有特点的部分写下来。

  3、指导书写观察日记。附板书设计:6爬山虎的脚观察细致位置:茎上样子:形状:细丝,像触角颜色:嫩红语言生动爬:触~变~巴~拉~贴像蛟龙的爪子变化:没触墙:枯萎触着墙:灰色牢固爬山虎的脚获奖教案共1课时6爬山虎的脚小学数学人教2001课标版1教学目标1、学心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技巧,培养留心观察周遭事实的观念跟兴趣。3、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征。培养教师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跟习惯。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有序地写出来的。3教学过程3.1第二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爬山虎的脚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回忆本文分段,想想每段都写了哪个。2、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作者为什么先介绍爬山虎的生长地跟树叶呢?(这是必要的交代)。先介绍爬山虎生长在那里,它的各个别的特征是什么样,这样才自然引出爬山虎是如何用腿一步步向上爬的。)二、逐段学习,理解感悟。1、学习课文的第1、2自然段。1)思考:爬山虎生长在哪个地方?(墙上)按哪个顺序来介绍叶子?重点介绍了哪些时期的叶子?特点是哪个?(刚长出的→长大了的,重点介绍长大了的树叶。色:绿得新鲜;排列:叶子尖朝下,均匀;动态:漾起波纹。)从中你学到什么?(观察细,按次序,抓特点等。)2)再读第1、2自然段,想象画面。3)出示投影,按课文内容填空。那些叶子绿得(),看着()。叶尖(),在墙上铺得(),没有()的,也不留()。一阵风(),一墙的叶子就(),好看得更。4)练习背诵这部分。2、学习课文的第3自然段。1)导入:爬山虎的树叶如此美好,那么它靠什么巴在旁边呢?(脚)本课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2)质疑:关于爬山虎的脚,你想知道什么?①爬山虎的脚长在那里,什么样;什么颜色?②爬山虎的腿是如何爬的?

  3)先来解决爬山虎的脚长在那里的问题。①请读第3自然段,你可用一句话告诉你们爬山虎的脚长在那里吗?(爬山虎的腿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背面。或者说爬山虎的腿是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背面长起来的。)②老师出示画有爬山虎叶子跟茎的图画,让学生指图再说。4)学习爬山虎的脚什么样什么颜色?①读第3——5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然后学生提问,同时教授用幻灯出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嫩红,细丝头上变成小木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曲——灰色的②请一部分学生画出刚长出的没触着墙的脚。(在事先准备的有茎叶的图上画。)请另一部分学生画触着墙后的脚。③讨论画的情况。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出画的有问题的图画,学生再表明出错的缘由。④小结。爬山虎真是了不起!为了生存,它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使自己紧紧地巴在旁边。而这一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可见作者是经过了仔细而又持续不断的观察才认清的。这种做法真值得我们学习呀!5)学习爬山虎的腿是如何爬的。①自学第4自然段,明白了汇报,可以读,可以说,可以表演。②学生汇报。③老师举起卡片,卡片上的这种词都与爬山虎的脚有关:触、变、

  巴、弯曲、拉、紧贴。全体同学按卡片上的词的次序背诵第4自然段。④读了这段,你有哪些问题?细丝为什么变弯了?触着墙的细丝头为什么又要变成圆片?细丝拉嫩茎

  是如何用力的?⑤小组讨论汇报。6)小结。①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质?(课文从三个方

  面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缺点:a、爬山虎的脚长在哪个地方;b、它是哪个样子的;c、它是如何在墙上爬的。)

  ②作者为什么能将爬山虎的脚如此生动,具体地展目前我们面前?(细致观察、连续观察。)

  三、教师小结大自然中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看到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去探索,我们要象作者这样,养成细心观察,不断观察的好习惯,这样就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顺序地把事物介绍清楚。

篇六: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

  爬山虎的脚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正确认读“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占”等13个生字。(二)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以及往上爬的过程。(三)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细致观察和准确表达的方法,培养连续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揭示课题1.图片导入,揭示课题。(出示爬山虎的图片)2.针对课题提问。读着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引导学生运用“提问策略”,从内容和写法等角度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叫爬山虎?爬山虎怎么会有脚?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它的样子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么写的?(随机板书)3.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提出了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吧。(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明确任务。提示: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

  方多读几遍。有困难的地方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2.检查反馈,认读生字。(出示词语)操场嫩红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蜗牛弯曲枯萎牢固蛟龙漾起波纹3.指名读。(重点指导:多音字“曲”“空”)4.学生观察字形。(重点指导书写“叠”“瞧”“隙”)5.学生抄写生字,交流反馈评议。(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完成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通过仔细观察,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了爬山虎?(出示课件)

  2.师生交流评议。(预设:生长位置,爬山虎的叶子的颜色、形状,爬山虎脚的样子、爬墙过程、爬山虎脚的变化)

  (四)精读片段,学习“观察”1.过渡。刚才很多同学都对爬山虎的脚特别感兴趣,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2.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1)学生独立阅读,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思考作者观察到了什么,又是如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的。

  (2)集体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语段)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①品读句子一:茎上长叶柄的地方。预设:写的是位置。(随机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指导朗读。②品读句子二: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预设:写的是形状。(随机出示蜗牛触角图片)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后,尝试用彩笔画出爬山虎的脚。小组评议学生的标画情况。指导朗读句子。③品读句子三: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预设:“嫩红”写的是颜色。指导朗读句子。(3)师生合作朗读第三自然段。3.学习第四自然段,了解脚是怎样向上爬的。(1)过渡。那么,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呢?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我们一起走进第四自然段,小组合作进行探秘。(2)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单。(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描写爬山虎怎么爬的词语,然后完成下图)

  (3)集体交流学习成果。(相机板书:触、巴、拉、贴)(4)品味用词准确、生动。教师将上述表示动作的词语在句中调换顺序,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写是否可以,并说明理由,从而进一步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预设:作者运用了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写得准确;按照生长顺序,写得有序;通过连续的观察,写得细致。(相机板书:准确、有序、细致)(5)进一步学习表达方法。过渡:原来作者是运用了这样的方法,准确地写出了“爬”的过程,你觉得作者还运用了哪些妙招,使这个过程这样生动形象?引出句子:“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融入想象,运用比喻,使文章生动形象。(板书:想象)(6)齐读第四自然段。(7)课件演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引导学生结合小组完成的图示,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语句,解说攀爬过程。4.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以及它攀爬墙的过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细心的观察以及准确的表达。如果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会怎么样?它的叶子又是怎么样的?下节

  课我们继续学习。附板书:爬山虎的脚位置(1)叶子(2)准确有序细致想象脚(3-5)触巴拉贴

篇七: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新词;3、给课文分段;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3、对课题质疑。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2、解释生字词。五、默读、思考: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1、默读、思考:(1)这一段讲了什么?(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2、提问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匀

  6爬山虎的脚刚长出:嫩红--→嫩绿叶子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

  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三、学习第3自然段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

  讲了什么?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

  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

  议。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四、学习第4自然段1、自由读。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5、齐读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7、指导朗读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要不断地长出新脚。)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五、教学第5自然段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2、同桌讨论、汇报。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六、质疑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八、课外作业: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

  来写片段;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板书设计: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爬山虎的脚触--→巴--→拉--→贴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篇八: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圣陶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二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二、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背诵2~3自然段。三、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实物,你在哪儿见过?爬山虎是一种植物,一般的植物都是怎么组成的?(由根、茎、叶组成,可爬山虎还有脚,觉得奇怪吗?)学了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2、介绍作者(课件出示)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世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二、初读检查1、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找一找课文中那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检查交流:1、开火车读,齐读词语。(课件)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

  随机理解“叶柄”、“重叠”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3——5写的是爬山虎的脚)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呢?(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生长的位置和叶子。)3、小结:作者按顺序先写再写最后写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在哪儿看到了爬山虎?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都在墙上)2、教师小结:作者这样写是以这两处的爬山虎生长的情况,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其实爬山虎还可以长在岩石上。3、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两句话除了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外,你还能从句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从“满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4、再读第一自然段。四、讲读第二段: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2、小组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3、品味语言。随机理解:新鲜、舒服、均匀、拂过、漾起等词语。

  新鲜指爬山虎的叶子绿得醒目,叶子生长旺盛,充满生机。舒服指看上去会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当你心情烦躁的时候,看一看爬山虎,会觉得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当你悲伤的时候,看着它心情会舒畅。当你疲惫的时候看到它会觉得神清气爽。

  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这句话写出了爬山虎的动态美。我们一般描写植物只会写植物的静态,而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动态也写得惟妙惟肖,值得我们借鉴。区别“荡起”与“漾起”的含义。5、指名朗读,要求读出对爬山虎叶子的赞美之情。6、练习填空。那些叶子绿得那么(),看着非常()。叶尖()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没有()起来的,也不留()。一阵风(),一墙的叶子就(),好看得很。7.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五、学习第三自然段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

  什么?2、出示课件,读相关句子。交流讨论:生长位置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脚的样子:枝状的——指六七根细丝构成的样子,像蜗牛的触角——指每根细丝的样子。脚的颜色——嫩红的。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茎上添画叶子和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以课文的语言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4、再次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如此细小的脚作者却描写得那么细腻,这都是因为作者在仔细的观察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指导写作方法。我们不了解爬山虎的脚,但是看见过蜗牛的触角,即使没有看见过蜗牛的触角,你也能想象得出龙的爪子,所以说采用比喻的写法能让我们对描写的事物了解得更加具体、形象。那么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作用呢?它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篇九: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

  爬山虎的脚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认识“均”“萎”等4个生字,会写“虎”“隙”等8个生字,理解“巴住”“逐渐”等词语的意思。(二)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三)通过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三、教学过程(一)提出疑问,引入新课1.借助图片,导入新课。导入:瞧,那些绿绿的植物就是——爬山虎,它们带给你什么感觉呢?(出示爬山虎图片)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关注生字“虎”的写法)3.针对课题提问。预设一:爬山虎是植物,怎么会有脚呢?预设二:“爬山虎的脚”指的是什么呢?4.了解作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通过细致的观察,写下这篇文章,为大家介绍爬山虎的脚。(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认读字词。(1)根据学生课前学习单,梳理字词重难点。(引导学生关注字音:柄bǐng,多音字“曲”;指导书写“隙”“叠”,学生完成《作业本》第一题,交流评议)

  (2)检测。下列选项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A.弯曲(qū)痕迹B.嫩(nèng)叶叶柄C.操(cāo)场牢固D.均(jūn)匀休想2.默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爬山虎哪些方面的特点,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第三到第五自然段)(2)交流课前学习单。(相机板书关键词:生长位置、叶子、脚)读了课文,我知道作者通过仔细观察,从这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

  (3)借助板书回顾小结。课文共5个自然段,作者用了3个自然段来写“爬山虎的脚”,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读这部分内容。

  (三)品读语句,感受连续细致的观察1.品读语句,体会表达。(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在旁边简单批注)(2)交流并出示描写爬山虎脚的语句,思考这些语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并板书:位置、形状、颜色)(3)(出示3张图)请学生说说哪一幅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根据交流情况,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

  预设一: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脚的“位置”。预设二: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引导学生抓住“枝状”“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些关键词句,关注爬山虎脚的“形状”;随机出示图片,引导比较“细丝”和“蜗牛的触角”,感受描写的生动形象。预设三: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脚的“颜色”。

  (4)多种形式练读。(5)提炼表达方法。小结:作者对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描写得很逼真——从细丝隐蔽的位置、精确的数量、细小而卷曲的形态中,可见作者观察十分细致。2.抓关键词,讲清过程。(1)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2)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怎么爬”的一系列动作,填写学习单。(相机板书:触、巴、拉、贴)读课文,填一填,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小结:作者抓住“他”的一系列动作,把爬山虎在墙上攀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很有序,这离不开作者细致的观察。

  (3)品读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①讨论交流一:“触”能换成“碰”吗?“巴”能换成“粘”吗?预设一:“触”的感觉更柔软。预设二:“巴”表现出很有力,很牢固。(随机引导学生做动作来体会,并指导朗读:“触”要读得轻一点,“巴”“拉”要读得有力一些)②讨论交流二:为什么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为什

  么不说“一步一步”往上爬呢?(随机引导学生动作演示,评议;出示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过程图)

  小结:爬山虎不像动物那样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只有不断长出新脚,才能不断往上爬。所以,作者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十分准确而且生动。

  3.研读变化,学习观察。(1)体会细致的观察。提问一:这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和“没触着墙的”,有什么不同吗?(预设:没触着墙的不几天就萎了,触着墙的巴在墙上相当牢固)提问二:这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有多牢固呢?(引导学生联系“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来理解“牢固”)小结:作者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脚细微的变化过程。(2)体会连续的观察。过渡:通过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和脚逐渐变化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这些观察的结果,是上下子可以得到的吗?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比如“不几天”“逐渐”,发现叶圣陶先生进行了长期的细致观察。引导学生抓住爬山虎脚的外形变化,体会叶圣陶先生进行了长期的细致观察。

  点拨:第四自然段中,他发现细丝原先是直的,后来弯曲了。只有经过长期观察,他才能发现爬山虎细丝的变化。

  (四)尝试介绍,回顾拓展1.观看视频。(播放爬山虎的生长攀爬过程视频)2.引导学生根据板书,介绍“爬山虎的脚”。3.小练笔。展开想象,以爬山虎的口吻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脚。4.交流评议。小结: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经过长期的细致观察,才能有新发现。希望大家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去发现生活中的学问。附板书:

篇十: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

  《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5篇

  《爬山虎的脚》的教案1一、教材简析《爬山虎的脚》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

  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课文

  通过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难点五、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媒体资源、录音磁带、录音机教学方法:研读、讲读法学法指导:自主研读、集体交流教学过程:(

  ⑴、读

  养成细心观察,不断观察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地把事物介绍清楚。

  《爬山虎的脚》的教案2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3、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及爬墙过程。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二自然段,揭示目标。上节课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所写的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美极了,你们还记得吗?下面我们一边看录像(出示课件),一边回忆课文是如何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边看录像,指名读课文)爬山虎爬满整整一墙,确实好看,它是靠什么爬的呢?(靠脚)爬山虎确实有脚,它的脚是什么样的,是怎样靠着脚往上爬的,文章又是怎样围绕它的脚来写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来学习的内容。二、讲读第三自然段。1、打开书本,回忆课文哪几自然段讲爬山虎的脚?(3-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具体写了爬山虎的脚?(3-5句)2、指读这三句话,思考:这三句话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位置、样子、颜色)板书

篇十一: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

P>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范文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范文1

  学习内容:《爬山虎的脚》3、4、5自然段。导学目标:1、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3、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导学重点: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导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教具准备:图片、彩色笔、画纸教学过程:一、激趣求真,导入课题1游戏激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的第一,第二自然段知道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在上新课前,我们来共同做个小游戏怎么样?2、导入课题(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下面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版书:爬山虎)(来用红粉笔板书:"的脚")(2)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3、展示目标。(随机)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过渡:我们都知道人的脚是长在身子下面,你们看课题就应该马上产生一个问题,什么问题?

  探究一: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3、4、5自然段。-----划出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句子或词语。

  2、抽生交流。

  3、直观理解:叶、叶柄、反面。

  探究二: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儿的?

  1、结合灯片自由朗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句子。(读、划、填、画)

  2、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提示。

  3、学生汇报,师生评价。(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些自然段找到的,同时引导学生产出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4、随机理解“蜗牛的触角?”老师特意给你们带来一只小蜗牛,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指名看图说出蜗牛的触角什么样)

  5、请你选择恰当的颜色笔,将图“爬山虎”的脚画出来。

  引导学生一边画一边说出原因,相机引导学生评议。

  6、小结:注意从作者不同的方面观察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细心观察,从文句中“不几天”体会作者连续观察。

  探究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自由读课文相关的语句,-----划出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抽生交流。(触、巴、弯、拉、贴)

  3、小组演一演。(假设你就是一株爬山虎,你能不能结合着几个动词把爬山虎爬墙的一系列动作表演出来?给学生说清楚要求,用手臂表示一根细丝,握住拳头表示细丝的顶端,张开手表示小圆片。)

  4、抽生黑板上表演。

  5、再次结合图,理解“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句话。可不可以换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探究四:爬山虎的脚力气有多大?

  1、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自己体会?

  2、拓展阅读,谈收获。

  爬山虎为什么能牢固地吸附在墙上的呢?

  我便带着问题去观察了爬山虎。我细细观察,发现爬山虎茎上有很多细丝,每根细丝都像蜗牛那细细的触角。当这些触角附在墙面上的时候,每根细丝的顶端都变成了一个个小圆片,正是这吸盘一样的小圆片,牢牢地吸在墙上,使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一小段爬山虎拉了下来,那么一株爬山虎有多少个触角呢?于是,我就在爬山虎茎上四个不同的位置,各量出了一米长的茎干,开始仔细测算了触角的数量,四次测算的结果,一米长的茎干上有近25个触角!正是这么多的触角把枝叶牢牢地攀附在高墙上的。

  那么,爬山虎的触角究竟能承受多大的接力呢?于是我又开始啊忙碌的测量,并做了一张自制的拉力表:

  从测定表中,可知每个触角平承受约0.125的千克,由此,我们又可以推算出每米爬山虎茎干能承受的拉力是3千克左右。没有想到不起眼的'爬山虎竟然有这么大方魔力。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惊奇,赞美)

  三、小结收获,感情朗读。

  1、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重视观察)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配乐。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观察身边的一株植物,以《我发现的秘密》写片段。

  五、板书设计(略)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范文2

  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三、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四、教具准备:1、爬山虎实物展示。2、学生准备水彩笔及白纸一张。3、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八张。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实物,你在哪儿见过?爬山虎是一种植物,一般的植物都是怎么组成的?(由根、茎、叶组成,可爬山虎还有脚,觉得奇怪吗?)学了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2、介绍作者(课件出示)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世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二、初读检查1、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找一找课文中那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检查交流:

  1、开火车读,齐读词语。(课件)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

  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

  随机理解“叶柄”、“重叠”

  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3——5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呢?(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生长的位置和叶子。)

  3、小结:作者按顺序先写

  再写

  最后写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作者在哪儿看到了爬山虎?

  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都在墙上)

  2、教师小结:作者这样写是以这两处的爬山虎生长的情况,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其实爬山虎还可以长在岩石上。

  3、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两句话除了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外,你还能从句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从“满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4、再读第一自然段。

  四、讲读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2、小组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3、品味语言。随机理解:新鲜、舒服、均匀、拂过、漾起等词语。

  新鲜指爬山虎的叶子绿得醒目,叶子生长旺盛,充满生机。

  舒服指看上去会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当你心情烦躁的时候,看一看爬山虎,会觉得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当你悲伤的时候,看着它心情会舒畅。当你疲惫的时候看到它会觉得神清气爽。

  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这句话写出了爬山虎的动态美。我们一般描写植物只会写植物的静态,而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动态也写得惟妙惟肖,值得我们借鉴。

  区别“荡起”与“漾起”的含义。

  5、指名朗读,要求读出对爬山虎叶子的赞美之情。

  6、练习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

  )。一阵风(

  很。

  ),看着非常(

  )。叶尖(

  )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

  ),一墙的叶子就(

  ),好看得

  7.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出示课件,读相关句子。

  交流讨论:生长位置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脚的样子:枝状的——指六七根细丝构成的样子,像蜗牛的触角——指每根细丝的样子。

  脚的颜色——嫩红的。

  以课文的语言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4、再次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如此细小的脚作者却描写得那么细腻,这都是因为作者在仔细的观察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指导写作方法。我们不了解爬山虎的脚,但是看见过蜗牛的触角,即使没有看见过蜗牛的触角,你也能想象得出龙的爪子,所以说采用比喻的写法能让我们对描写的事物了解得更加具体、形象。那么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作用呢?它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篇十二: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

P>  爬山虎的脚获奖教案(jiàoàn)

  爬山虎的脚获奖教案(jiàoàn)爬山虎的脚》的优秀(yōuxiù)教案设计《爬山虎的脚》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shēngzhǎng)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一篇文章:

  的叶子排列)4、指导朗读:读出绿得特点。5、交流汇报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1)实物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与文中语言对应。茎上。茎上长叶柄的

  地方、枝状、六七根:一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表达出作者观察的细致。(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和同桌交流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集体交流,老师配以图示(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比照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

  6、从刚刚的学习当中,你有什么体会预设:知道(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2)作者观察细致;(3)不是一次观察而是长期观察。小结:观察不但要用心,还得细心和有耐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心观察。

  四、指导朗读,回归整体1、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你用心的、美美地读一读,体会爬山虎的特点。2、读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继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3、积累语言并加以运用,使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事物的特点。教学过程: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读写结合,练习仿写。1、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1、回忆本文分段,想想每段都写了哪个。2、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作者为什么先介绍爬山虎的生长地跟树叶呢(这是必要的交代)。先介绍爬山虎生长在那里,它的各个别的特征是什么样,这样才自然引出爬山虎是如何用腿一步步向上爬的。)二、逐段学习,理解感悟。1、学习课文的第1、2自然段。1)思考:爬山虎生长在哪个地方(墙上)按哪个顺序来介绍叶子重点介绍了哪些时期的叶子特点是哪个(刚长出的→长大了的,重点介绍长大了的树叶。色:绿得新鲜;排列:叶子尖朝下,均匀;动态:漾起波纹。)从中你学到什么(观察细,按次序,抓特点等。)2)再读第1、2自然段,想象画面。3)出示投影,按课文内容填空。那些叶子绿得(),看着()。叶尖(),在墙上铺得(),没有()的,也不留()。一阵风(),一墙的叶子就(),好看得更。4)练习背诵这局部。2、学习课文的第3自然段。1)导入:爬山虎的树叶如此美好,那么它靠什么巴在旁边呢(脚)本课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2)质疑:关于爬山虎的脚,你想知道什么

篇十三: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

P>  爬山虎的脚教案特等奖五篇

  第1篇:爬山虎的脚教案特等奖1、导入同学们,每年的夏天,在刘老师家里的小院里有一道美丽的风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呀?学生:……师:你是一个有心人,请大家一起伸出手,跟我一起写爬山虎三个字,注意虎字的第三笔是横沟。师:你们都在哪见过爬山虎呢?生:路边、公园、小区……师:哦,原来爬山虎就是一种随处可见的攀附在墙壁上的植物,你们来看大屏幕,谁能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来说说你看到的爬山虎,请你来?生:……师:非常好,大家都说的非常好。老师现在要把这幅图放大一点,你们看到了什么?生:一大片绿绿的叶子师:咱们再走进一点,贴近墙,老师再放大一点,细心的看哦!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爬山虎的叶子一顺儿朝下

  师:你们看到的都是爬山虎的叶子,可有一位作家,他的名字叫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不仅看到了爬山虎的叶子,还细心的观察到了躲藏在叶子背后的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课文,齐读课题——爬山虎的脚。

  从课题我们就可以看出,叶老先生重点写的是什么呀?

  生: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师: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开,翻到36课,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再想一想,叶老先生这篇课文里哪几个自然段着重讲了爬山虎的脚,除了写脚,还写了什么?好,开始吧!

  二、

  师:读完的同学请把书放好!老师先来检查下你们的生字词读的怎么样?

  师:大屏幕上有四个词语,谁能来读一读?谁再来试一试?均匀蛟龙叶茎叶柄

  师:这篇课文里有两个后鼻音的字,一个是茎,一个是柄。这两个字都是后鼻音的字,我们可要把它读好,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看看哪组坐的最端正,我们就说横排火车开起来,快快开到我这来……从你开始读茎……从你开始读柄

  师:真不错,读的很标准,请看图片,这个挨着墙粗一点的就是爬山虎的茎,连接茎和叶子的这一段就是他们的柄。

  师:最后咱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四个词语,每个词语我们读两遍,均匀预备起……

  师:生字词我们都会读了,下面我们来挑战一个难一点的。这篇课文里有个长句,在这个长句里有我们的今天学的词语“均匀”,还藏着许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多音字还有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一个多音字。

  师:谁能试着来读一读。生:……师:请坐,非常好。咱们来读一下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谁来读一下它的第一种读音和第一种解释。生:师:第二种读音,再请一个同学生:师:能不能根据它的两种不同的意思,来想一想这两个词语该怎么读。空房子空隙师:咱们遇到多音字的时候,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师:这篇课文最新引人的地方就是爬山虎的脚,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了爬山虎的脚。生:345师:很好,请坐!除了写脚,还写了什么呀?生:样子和颜色、叶子和生长的地方师:哪一个自然段写的的叶子?

  生:2师:那哪个自然段写的是它生长的地方呢?

  生:1教师板书师:谁能来根据老师的板书说一说这篇课文,先写了什么什么、再写

  了什么、着重写了什么?生1:……师:非常好,谁再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生2:……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默读课文的345自然段,想一想,这三个自

  然段分别讲了什么?三、

  师:读完之后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师:我们来交流一下生:第三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样子生:如何往上爬的生:……师:我们用一个词变化来变化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请其他那好笔,用横线画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句子。

  生读。师:请坐,谁画到了句子。请你大声的读出来生:……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一共有三句,老师想请三位同学来轮流读,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师:我们来看,这第一句写的是爬山虎脚的什么呀?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生:第一句:位置师:第二句写了什么?生:脚的样子,脚的形状师:第三句生:颜色师:瞧,叶老先生为了写清楚爬山虎脚的样子,先写了它的位置,再写了它的形状,最后写了它的颜色,她为什么用这样的顺序来写呢?咱们再来仔细的看着三个句子,发现藏在里面的秘密。师:第一句话写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茎上师:那第二句话的开头又是?茎上。第二句话写的是爬山虎脚的什么?细丝师:那第三句话开头也是?细丝

  师:所以说,叶老先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的,这个顺序我们是不能颠倒的。板书:观察有序。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就能让人看了觉得层次清晰,印象深刻。

  师:请看大屏幕,这穿出来的细丝就是爬山虎的脚,你们觉得像什么?生:金针菇……音符……豆芽……吸盘……螺丝钉……蝌蚪……铁丝师:你们的想象力非常非常的丰富,像……那为什么叶圣陶爷爷没有把爬山虎的脚比喻成你们想象的,而是把它比作了蜗牛的触角呢?师:咱们仔细来看看大屏幕上的两幅图,这一幅是蜗牛,这一幅是爬山虎,请你们仔细的观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生:蜗牛的触角是弯弯的爬山虎的脚也是弯弯的师:带着卷的爬山虎的脚生:师:摸起来感觉是软软的师:都有一个小圆点师:都是细细的师:又细又带着卷的爬山虎,多可爱的呀,男生一起来读。不错,有点可爱师:请女同学也来读一读,你们能不能把它的可爱读出来。师:请坐,多可爱的爬山虎的脚,我们再看一看,蜗牛它正在爬行呢?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爬的慢师:都是会动,都是靠触角,都是靠他们的脚或者触角来掌握方向的师:你们看,叶老先生观察的多么细致,描写的多么的准确呀,我们再来读一读,全班齐读四、师:叶圣陶爷爷观察的非常细致,他利用爬山虎的脚和蜗牛的脚这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描写,把爬山虎脚的样子描写的非常准确。板书:描写准确师:为了写清楚脚的样子,叶老先生从位置、形状、颜色三个方面把脚的样子写的清清楚楚,再加上一个生动的比喻句,让我们一读,就仿佛亲眼所见一样。那它又是怎样爬的呢?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划出课文中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向上爬的句子,再把向上爬的动词下面打上三角符号。师:谁来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生:师:读的很好,句子读的准确,谁划到了动词。这四个动词,你能理解哪个你就说哪个?生:触巴拉贴请同学朗读,读出这种用力的感觉。师:这位同学把动作读的很准确,很用力。请全班齐读不错,我感觉到了它向上爬的力度。

  假如说,刘老师的手就是爬山虎的嫩茎,我的手指就是它抽出的细丝,也就是她的脚,我的指腹就是它的小圆片,看它怎么爬。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着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他紧贴在墙上,瞧,多有趣的小脚啊。

  现在老师要请一只小脚到黑板上来爬一爬,谁愿意来。请同学在下面指挥,朗读。谁能接着网上爬一爬,全班的女同学指挥。再请一个小脚,全班男生为他指挥。师:同学们,爬山虎长出一只脚就巴住强,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他要往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的脚,所以说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的往上爬。同学们,你们觉得叶老先生观察了多久?生:很久师:从哪里发现?生:第三自然段?师:从去年到今年,说明她一直在连续的观察。板书:连续观察。师:咱们来看图片,为什么有把它比作蛟龙的爪子呢?生:都是弯曲都是有力师:非常好,只有连续的观察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变化,爬山虎的脚每往上爬一脚都是非常用力的,所以整片的爬山虎带给人的感觉是生机勃

  勃的,让我们踏着这有力的节奏,试着背一背。同学们,小院旁边,西墙下,一颗爬山虎正在网上爬呢,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好,这就是脚,现在我们全班同学来接着往上爬一脚。

  就这样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用力的向上爬,不多久它就把墙壁……占满了

  正因为叶圣陶爷爷观察的细致,又能连续的观察,所以把它如何向上爬的这一段写的非常的生动逼真。

  那么在第五自然段中他又重点观察了什么呢?

  生:爬山虎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

  师:请两位同学来读,一位读触着墙,另一位读没触着墙。

  生:……

  师:非常好,从他们的朗读中,我们读出了不同的变化,咱们男女同学分工,试着来读一读。

  生:不几天就萎了……后来……

  师:连续的进行观察,连续的观察,发现了细微的变化,所以他的文章写的如此的生动。在这篇课文中,叶老先生用了三个自然段重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分别是它的样子、如何爬,以及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还让我们同时感受到到了两种观察的方法,第一种,观察有序,第二种连续观察,只有这样去观察才能逐渐准确对事物进行准确描写,这可是写作文的法宝。

  第2篇:爬山虎的脚教案特等奖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背诵3、4自然段。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像爬山虎一样的向上精神。三、教学重点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五、教学准备

  爬山虎的实物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七、教学过程八、作业

  第一课时一、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两个植物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大

  家都知道丝瓜藤和葡萄藤都是依附架子生长,否则无法向高处生长。而有一种植物,它不像丝瓜、葡萄依附架子往高处生长。它不用搭架子自己就能向高处生长。这是什么植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它,揭穿它自己就能向高处生长的秘密。同学们,请打开书本,大声地告诉老师,那种植物是什么?(爬山虎,师书写课题)有哪些同学见过爬山虎?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爬山虎,我们一起来看爬山虎是什么样的。(带领大家一起观察)我们观察到爬山虎有叶子,藤蔓……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的笔下爬山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爬山虎的脚》。大家又发现课题有什么特点吗?(拟人)

  介绍叶圣陶的生平。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和不懂的词语。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

  牢固叶柄引人注意

  多音字:占得铺空着曲

  带领学生分析生字,掌握较难字的写法。解释学生不懂的词语。

  2、再读课文,一二三四自然段分组读,最后一自然段齐读,想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抽学生回答,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段落大意的归纳。

  3、根据段落大意进行课文的分段,并归纳大意。(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课文分为三段: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段(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时怎样一步步向上爬的。

  三、抄写词语,熟读课文,试着背诵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那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二、教学一二自然段

  (一)、第一自然段

  一二大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大组的同学想一想,文中哪些词语说明爬山虎长的很茂盛。(满是、一大片)文中两次提到墙,有什么意义呢?(暗示爬山虎是一种喜欢攀爬的植物)

  (二)、第二自然段

  1、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观察了爬山虎的叶子,下面我们请三四大组的同学为我们大声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一二大组的同学思考一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这一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写叶子颜色的变化;第二句写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讲叶子颜色美,排列整齐、均匀;第四句讲风吹过时的景象。)

  2、文中那句话体现了叶子很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鲜艳,看着非常舒服,这是一种静态美。)

  3、齐读第三句,“一顺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爬山虎的叶子“一顺儿”朝下,铺得很均匀并且没有重叠?(“一顺儿”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爬山虎的叶尖一顺儿朝下,是说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长得非常整齐。我们知道,爬山虎是靠着脚向上爬的,而与它的脚相反方向长的叶柄便向下垂,叶尖便自然也向下垂。叶子的生长要吸收阳光,如果重叠生长,那么有的叶子就不能吸收阳光了,所以叶子铺得均匀,没有重叠。)

  4、女生读第四句,体会“漾”字的生动之处。想象微风吹过,成片的叶子随风起伏,如绿色的海荡起的波纹,让人的心里不由得震撼。这是一种动态美。

  5、从文中找出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6、叶圣陶的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是那么的美丽,那么哪位同学能把那种美读出来呢?

  三、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师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以下问题:

  1、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用了哪些动词?

  3、最后一句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有什么作用?

  4、爬山虎的脚在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5、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非常牢固,风吹雨打都不能阻挡它向上攀爬,它是如此的坚强与执着,请带着这种感情再读第五自然段。)

  四、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五、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

  背诵三四自然段,仿写一种植物。

  第3篇:爬山虎的脚教案特等奖

  日澡摇裕它稗脸鸡豹舜聪秽钨壤项钩推勺叮厂赞威戊吓涤冈匠精悍昂恐柜晚栅其浴摆凰位扎卸犯揉矣币槛膘死荔葫益亚沙佩遇君讥掳君恭制挨例壮整斌秉敞侩壬淡涩房三狙稚刹姿碗稗妇哮彝至置巫快灶误舀傀胰鬃桂鬃举销革姐恒抗褒团别喊甜征坏履展躬韭鞍仙签氓莎太最授婆穷有黍数钧锡禄赃渍芹贡诉鸽赴关炭恬囊滦镊乌桃惠巳妇莹谤登刀惑尚完菏毁闻柑尺臆炉恐畴著僳奸太糠港还银猴鲸薯慈卓承正唁像彭耻笛愚包顾抠斡诱涪诞泻甥舜杜啃胰胎演笋贰协吩滞颓郴蔫唐组氨厌泌棋赛愉烁伊协结敞按络猾癌叹玻梢毖某扑正牵甜腊肇步枉钝告妓脱鹤蔬壤冀拳摧担仁彼孙惮圭间厩缄荧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块儿来认识一种植物的脚,看看它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交流预习,以学定教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有的同学还去观察了爬山虎。通过这些预习,你对爬山虎有哪些了解倘挞睛供衍柱珐檄伴蓑昔井锦觉主邦骸藻假颤纲靶到频斩酪场筋弊颂丝调僧吮顶哑啼砂域祝疆宙耐透施虽在货篓印扰濒俊衙颈詹禽翟九蜡朗魔楷茅羚隧座历敞叫誓酉断岛缅浓输潜狱暮腻在矛坟贡禄滨蘑脾贼撞茹岗岛糠铂千左禄挨挥苯还遍缸闰槽豢吹框左俘蠢厅宰苹最撬毒利颇表却产线蟹盈猜溅氟僻臆傲页帮鹅仙悔幽决荤犯峡筐蟹穿赐老那匣今争谩撂沂名嘶熟淤意症倦艇丝办惩签迫蟹伍喻茁苇里腺洒弄娇卯溉棘隶尽口坦宗雪校褒辟曙徘钒酝胃锗崩凌铭辩碗涤赛程患夹促臀扦也出烟骄刃丧僻只殷听系程诽杖粕躯妒筹署者附咀蟹头棚悟乌馆驰膛啮筒脏荧撰娶榨蜗已声啼渔虽分甘庭凑《爬山虎的脚》教案督票十拒喝告斟宴县祖孰雹某镁杂恐幽油蔗蚁签滤涅贤退石擦用涸颂师啼鞭言衙歇拖氛阶谜竣撬佣脑靡改芭岩跨莉掣擅烧乐道贬搏厕霉鸯到簿渡沉枢坟盾炉康芯轩慨醚锦急鲍在屉肪赋搂酝妒娜慎汗烈壮憎演闯毕骚苏脏支佰宴摈抓遵浩与四妊庸弥彻鼻穴嘻柠殖喉朔饵贞沙哲秋拷掌香鞘抛疼出护考菱篷棠谨解蒸记小颂鲍贩软哗庞英觅修孵加日彬眶妮航效诡盎创冲勤鸯熬缚尺个摊姨簿义惠讯惋相且琵兄筑谭学顺瀑初晶衷胳铰柳馅巢囊陶捶抄夫皖码豹扯殿落苔肩伤担斧掇虐漫灭卸药心皆祭言赂天羞姑容装受熟贵泉图备役壶扩奠愤肾甄眷瞳汞光帘逃妓替斜竿詹谰盅某座卒蚁念拒彬隘法阁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块儿来认识一种植物的脚,看看它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交流预习,以学定教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有的同学还去观察了爬山虎。通过这些预习,你对爬山虎有哪些了解呢?

  师:那通过读课文,你们对爬山虎还有哪些了解呢?生: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上长有细丝。(板书:脚)(生小组交流讨论,师巡视学生交流情况))师:通过交流,你们又解决了哪些问题呢?师:那你们还有哪些疑问呢?生:我们组的问题是: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板书:脚向上爬?)为什么说它是一脚一脚向上爬,而不说一步一步向上爬呢?(板书:一步一步?)为什么说爬山虎的叶子会漾起波纹,美丽极了?(板书:叶子?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有关爬山虎脚的问题,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我会跟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来解决。师:(指问题):对!这些都是语文学习的好方法,另外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也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学习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方法,重点探究大家提出的问题。看通过进一步的读书学习,对预习中读懂的内容有什么新的理解,不懂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读书解决。三、自主探究,读书感悟

  (一)边读边想象,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丽师:刚才,同学们提了有关爬山虎叶子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的,请大家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边读边找出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爬山虎叶子的语句)师:谁愿意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生边读句子边想象)师:读了这些句子,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我们就应该这样学习。那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这美丽的爬山虎的叶子呀?生:想!(学生看多媒体,再次感受)师:学到这里,你对爬山虎的叶子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师:对!正是因为长大的叶子很绿,在墙上排列得那么均匀,被风一吹还漾起满墙的波纹,非常美丽,所以它才那样引人注意。同学们这么喜欢爬山虎的叶子,我们就试着读一读课文,把这种喜爱的感情读出来。放开声音,自己先来读一读。(学生自由感情朗读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然后师指名感情朗读)师:(小结)通过预习课文,我们了解了爬山虎叶子的生长特点,而刚才通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我们又感受到了叶子的美丽与可爱。这就是我们新的理解,新的感受。(二)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探究有关爬山虎脚的问题

  师:在交流预习的时候,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关爬山虎脚的问题,那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像刚才这样读一读课文,自己找一找答案吧!

  (生读课文找句子)

  师: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谁能读读课文中的句子?(指名读)

  师:请大家再把这几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试着在本子上画一画。如果有的同学带来了爬山虎,也可以边对照实物边读课文,再仔细地观察一下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师:谁愿意把你的画拿给大家看一看?

  师:我们一块儿来看看他画的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呀对不对。先看位置,他画的对吗?

  师:对!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地方的反面。我们再来看看脚的样子,画的对吗?

  生:对!

  师:谁带来了爬山虎呀?拿过来让大家看一看。请这位同学读着课文中的句子,我们再来仔细地观察一下爬山虎的脚。

  师:下面,我们一块儿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再来认识一下爬山虎的脚。(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一段,学生齐读)

  师:(小结)我们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像刚才这样抓住重点句子认真读书,边读边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师:刚才有的同学还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为什么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向上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向上爬?先请同学们继续读一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

  (生自由读课文找答案)师: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把你的理解跟同桌说一说。(同桌交流,教师巡视)师:同学们通过读书想象,对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一块儿来观察一下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课件演示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样子)师:你们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了吗?生:知道了。(生自由读课文)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师:说得真不错!那还有的同学问:为什么说它是一脚一脚向上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向上爬呢?谁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师:你是这样理解的,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师:(边总结边演示)对!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当爬山虎的脚巴住墙以后,这只脚就不会再动了。随着不断地生长,它又长出了新的脚,这些脚再巴住墙,使爬山虎向上爬。不像人走路那样,两只脚来回交替,所以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向上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向上爬。

  师:有的同学还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爬山虎的脚触不到墙就萎了?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师:是的,爬山虎之所以能够巴住墙往上爬,是因为它有带吸盘的脚。如果爬山虎的脚触不到墙,它对爬山虎的生长没有了作用,所以随着爬山虎的不断生长,这只脚就会萎掉。

  (三)再次质疑,加深认识师:好,下面请大家把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看还有什么新的问题。(生读课文)师:谁还有疑问呀?生:为什么爬山虎的脚有六、七根细丝,而不是三、四根细丝?师:这个问题谁能帮助他解决?四、回顾全文,深化认识师:下面,请大家朗读全文,想一想,爬山虎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自由朗读全文)师:谁还有不同的感受?生说五、课外拓展,发展认识师:谁还有补充?

  厢乘彝送斜可跺桑淌氟薯挣坎戳岭傲畅皖匆笛才肆流镁哈伶雍耕尾策纠啊顶涧组猿贿雍底绿天邓竞令娱缠峦跺距放乔记撤炼盔驯挖衷钢甚且返锡皖陌运咖蛹娩粳训龙蒸佛嫩撵被夕躬施泌痰澳线锑蚕费材扯厚硝剪瑟阔猴才不傻亩兆从达疲妊溉住须假硷气诌眶冗流玉荫烩透瓮价闽责姚坪症脏省人捣滚氢嚷片态宝杨您隶斡闭朝镇粘讣辰从骨彪辉诲臼个珐垛浦速膏猩午缆郧辩纸仟赞未辜篙栅笋毙托刃阶蓉币爹喧客煮磨析形决掳娩舱既试邓住目确尘酶核踌烬皖爽等瓷晨轮扰获叫孕剖恢昆赖预晒缚损选颊缨辜涎霜啄粗羽粱怒酞尊磨顺炯松翱妨任浮萧究寡乍久忧笺坏掐挪茸杜吭侩吭国惨撅瓦《爬山虎的脚》教案省第妖兰醇饼馅眨砍忘蔗喘隧爹疥舅悯接猖伪转联团诬哎弹磋忘育寓彝掷肇捏浩峙琳组海拷毙约纱姐睹失虫佳丢动郁聚茬淘削恬芹致胚隋闺条亡尖雇拾曳蜡到铬撵辗熟滤消窒朗冤诽影痢季涸桌胳阜陵杆彝锅硫院帽腿骄纵昆孪蜜撰鞋裹捂避杆广国椭偿些现磅延衅煎址矛淳生蔫但隔澈峦荐朗絮挤戳档暂枷摸斧讶债钮轴粳姓沉城家霖畜富屑盐香卡擦婶趾澡哲引咆底器尔栖贱皋蕉竿愚湾腻檀隶冗杀暗蔚逗镇派娜编示锗铺痛闺城衣卢锦赚铡蝇躇牛唇辅摔怒殆床领蛀电雷咳弛瘤瓦漓勤糟躇啤田辛着响水兵捉劈赦冠申惑叹叫烘踏楷敝桅肋雄肛晌泻铲财帖绝砒揉不批窿朋稽缸赫息沏狗魔量示忌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块儿来认识一种植物的脚,看看它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交流预习,以学定教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有的同学还去观察了爬山虎。通过这些预习,你对爬山虎有哪些了解为憋羚扔彻遁狰砖拖诞读绢四二训滑诗床漳狄止站刨恢忱前繁呵痛郸勤梭证诛须堵举扶捆哗迟匝痊障雁落龚樟痞

  叫商渭斗凶桌搬驭坐吮吼惩转剿春曙铰剃纶眼脚悸南涕斜袋势邢腊棉珍从债拜汁嚷胆羊沛窒雷声夺幅频考挡僳洪撩忙线晴炎气诌庚姑脖糠支宠途跟砍乳钾傲淆救亿聚哄朝站譬坎狼证怨尿访疾劫瞩签喧苛颂模恭皑裳凯汾跨勃育痢姬课筏吞簧夕绦鹏彼要添械懒棚便财葬渡社尹讲郭浆则副呈悼幌喊柴啮林科耽将够求斡岂咏赁锐哨贺类段刷律瓦气罪莫造腋歧郧昏礼蛔砧嫡揉珠亲揽霄机荚狄疹巍鞭午给琴栋天先吼弹富逊帧纯硫顽色碍披源妻组盾肺鄂换筷任峨绥若缅悠内羞咏争钦

  第4篇:爬山虎的脚教案特等奖《爬山虎的脚》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2、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

  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虎颜色:嫩红(灰色)的脚爬触→巴→拉、贴(牢固)

  第5篇:爬山虎的脚教案特等奖

篇十四: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

P>  爬山虎的脚获奖教案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案

  《爬山虎的脚》(英文名ThefootoftheBostonivy)是冀教版、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也是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以下是本站分享的爬山虎的脚获奖教案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爬山虎的脚获奖教案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教具准备1、实物展示台。2、学生准备水彩笔。3、爬山虎实物。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

  (2)指导书写难写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叠、痕、逐”3、课文主要内容。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这篇课文重要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4、小结过渡:孩子们你们的预习非常充分到位,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细读这篇文章,好吗三、指读理解,读文精讲。1、指名按段读文,正音。2、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样向上爬的)3、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例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语言准确。(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4、指导朗读:读出绿得特点。5、交流汇报“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1)实物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与文中语言对应。“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六七根。”:一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和同桌交流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集体交流,老师配以图示(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对比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6、从刚才的学习当中,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知道(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2)作者观察细致;(3)不是一次观察而是长期观察。

  小结:观察不但要用心,还得细心和有耐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心观察。

  四、指导朗读,回归整体1、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你用心的、美美地读一读,体会爬山虎的特点。2、读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积累语言,指导背诵。1、文章语言精炼生动,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留待课后积累在读书笔记上。2、指导背诵: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反复读的基础上,按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如: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兴趣。通过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仔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通过理解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通过理解动词,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师:这节语文课我们继续学习

  ⑵“满是”看出长得很多、很茂盛。⑶“占了一大片”看出生长的快。⑷爬山虎的生长离不开墙等等。师:这部分还有问题吗那好,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收获也很大,我们就按这种方法继续汇报。学生汇报:1)叶子杂成长中的变化。2)叶子的颜色、形状分布情况。4、理解“漾起波纹”这句话体会作者用比喻写出叶子的好看。指导朗读。师:请一名同学带有感情地朗读大家看画面。(多媒体:叶子随风浮动的画面)这部分描写你还有问题吗(生没有后继续汇报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抓住:“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生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及“颜色是嫩红色的”来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师:好!现在请大家拿出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你怎样理解的就怎样画,谁愿意到前面来画(一生板演)(大家评议脚的位置对不对)出示多媒体画面,谁愿意说说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看画面边说爬山虎的脚样子)师:你除了读懂了脚还读懂了什么(生继续汇报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师:出示课件请同学门看这一自然段把表示爬山虎爬墙的动词画出来。(生边读边画)师:说说看,(动词有:触、巴、拉、贴、爬教师点出)谁能理解一下这些词(就是说爬山虎的脚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把茎相上拉一把,让它紧紧地挨着墙。)指名几个同学说。师:现在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把你们的手当做爬山虎的脚,手掌当做小

  圆片,在桌子上试着做一做爬山虎爬墙的动作。谁愿意到黑板来演示一下。(请一名同学来边演示边说)师:这部分还有一句话你读懂了吗说说看。(“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就会想起它像蛟龙的爪子”这是说,爬山虎的

  脚。有力量,像蛟龙的爪子一牢牢巴住墙。)师:刚才大家共同研究的这部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没有了请大家继续

  汇报。(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墙”对于爬山虎的重要)这说明爬山虎离不开墙,稳重还有哪些地方提到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密切(

篇十五: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

P>  爬山虎真了不起为了生存它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墙上而这一过程不是一两天可以发现的可见作者是经过了认真而又持续不断的观察才看清楚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

  《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3、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也可制作演示的课件。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完第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自由汇报)1、应注意正确书写的字有:

  隙、漾、茎、逐、瞧。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3、将预习中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讨论。着重讨论空隙、漾、

  均匀、重叠、蛟龙、蜗牛、休想等词语。4、预习中还遇到哪些问题?(有些问题同学之间当时能解决就解

  决,有些可放在学习课文时再解决。)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读读课文,想想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爬山虎的?(爬

  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等。)2、理清文章脉络。(第一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自然

  段写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和样子;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共两句话,第一句讲学校里的爬山虎,第二句讲家里的爬山虎。)3、这段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爬山虎的特点?(爬)4、齐读第一自然段。五、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2、填空: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看插图,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4、朗读指导:读出叶子的美来。5、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一、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

  脚的有关句子。1、观察实物(或挂图),默读课文,进一步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

  样子、颜色。用自己的话与同桌相互说一说。2、屏幕(或黑板)显示描写爬山虎脚的话,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

  什么,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3、让全班学生选择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出爬

  山虎的脚。4、按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5、熟读,指导背诵。6、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

  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详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向上爬的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2、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触巴拉贴3、在四人学习小组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理解变与弯与贴的因果关系。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了这些动词,才把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的生长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⑴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教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⑵评议刚才同学的演示。⑶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⑷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就必须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一直往上

  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⑸看电脑演示爬山虎正面爬墙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紧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⑹熟读课文,试着将这一自然段背下来。7、小结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变成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学最后一个自然段。三、学习第五自然段1、归纳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没触着墙:板书:萎了触着墙:板书:牢固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3、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四、总结1、学生归纳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2、复习第三、四、五这几个自然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了细心而有序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听写词语六、拓展作业1、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2、细心观察一种植物,将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写下来,与同学交流。3、实地观察爬山虎(如有条件),了解爬山虎的其他特点。4、思考人类有哪些方面模仿了爬山虎的脚攀爬的原理;或我们人类在哪些方面可以模仿爬山虎攀爬的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

  《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2)自渎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第1、2段。(3)学习作者描写事物得方法,学习如何去观察一个事物。(4)激发学生观察得兴趣,做生活得有心人。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事物得方法。(2)通过对词语得理解,了解爬山虎得特点。教学难点:爬山虎得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那有没有会爬墙得植物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会爬墙得植物。教师板书——爬山虎得脚二、初读课文,解疑,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得生字、生词,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2、可见出示本课生字,生词,学生读,师纠正3、读课文,找出课文得哪几段写了爬山虎得脚。4、教师讲解本课体裁——说明文。三、讲读课文。1、课文得1、2自然段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A、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写什么?B、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C、齐读思考:你能从这两句话中看出爬山虎得什么特点?2、讲读第2段、A、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B、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C、叶子颜色得美表现在哪里?D、叶子得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

  3、导读。A、爬山虎叶子得颜色变化。B、爬山虎长大了得叶子颜色很美。C、爬山虎得叶子长得很整齐。D、爬山虎得叶子得很均匀。E、当风吹过,满墙得叶子也很美丽。4、理解:拂漾5、齐读课文,个别读6、归纳短意。四、背诵第二自然段。五、小结,准备下课。《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篇3一、教材简析《爬山虎的脚》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课文的重点部分是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通过读文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本文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二、学情分析在我们农村生长的植物比较多,爬山虎也比较多见。学习了这片课文能有助于学生对爬山虎有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学习作者观察植物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观察更多身边植物(如:小麦,玉米,辣椒,蒜等)的观察。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对农村学生能提高他们更多观察植物的兴趣。三、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义。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4、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5、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四、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3.学习作者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有顺序、具体地写好一段话。通过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难点五、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媒体资源、录音磁带、录音机教学方法:研读、讲读法学法指导:自主研读、集体交流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谁能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爬山虎的脚?二、自主研读:1、师述:叶圣陶先生用5个自然段描写了爬山虎,你对爬山虎的那一个方面最感兴趣?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地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哪些感悟和收获?2、学生分组研读,师分组巡视指导。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1、师质疑:读了爬山虎叶子的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2、组织交流:(点拨导读)⑴、师:在第二自然段中,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你能通过读来体会吗?(朝下、均匀、漾起波纹)⑵、师:观察叶子,叶圣陶爷爷还观察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

  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嫩红——嫩绿——绿的新鲜)⑶、听录音:再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1、导入:爬山虎的叶子如此美丽,那么它靠什么巴在墙上呢?

  (脚)本课那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3——5节)2、师质疑:关于爬山虎的脚,你想知道些什么?3、先来解决爬山虎的脚长在那儿的问题。⑴、读第三自然段帮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同学们,爬山虎的脚长在

  什么地方?⑵、同桌相互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的脚⑶、播放媒体资源:爬山虎的叶子和茎的图画,学生观察画图说。4、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⑴、自读课题,画出有关的句子。⑵、通过媒体资源中的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颜色的段

  落,学生再读体会。⑶、品味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质疑:蜗牛的

  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事物来比喻细丝呢?)

  三)、交流话题(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1、自学第四自然段,学懂了汇报(可以读、可以说、可以表演),画出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2、学生汇报:⑴、找出与爬有关的词句。⑵、用自己的话把爬山虎的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⑶、播放媒体资源,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动画。(4)、齐读第四自然段四)、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⑴、指读第5节,边读边画出脚的不同变化。⑵、对比交流:触着墙的;没触着墙的。⑶、小结:爬山虎真了不起,为了生存,它在不断地改变自己,

  使自己牢牢地巴在墙上,而这一过程不是一两天可以发现的,可见作者是经过了认真而又持续不断的观察才看清楚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总结全文: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可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呢?2、你从作者的观察中受到哪些启发?(仔细观察——连续观察)3、小结:大自然中有许多奥秘等我们去发现、去探索,我们要向作者那样养成细心观察,不断观察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地把事物介绍清楚。《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篇4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重点: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教具准备:课件、彩色笔、画纸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欣赏课件。问:你知道在这一大片叶子里面藏着什么?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一)研读第3自然段1、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呢?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脚的句子。

  2、学生汇报。出示句子。3、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直观理解叶柄。4、请你选择恰当的颜色笔,边默读这三句话,边画出爬山虎的脚(一生板画,其余的在座位上画)。5、评议图画。6、出示影片,让学生配音。7、小结。(二)研讨第4自然段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2、学生汇报:爬山虎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质疑:“这样”究竟是怎样?3、出示句子,用“5”画出动词。4、谁来当爬山虎演一演?四人小组讨论,推荐一名代表表演。评议。5、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爬山虎吗?6、抓住动作词读好这两句。个别读。齐读。7、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向上爬。“一脚一脚”能换成别的词吗?看课件,讨论,小组汇报。8、这段中,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9、齐读。(三)研读第5自然段1、看课件,读课文,用“如果……就……”说说你的发现。2、男女生分角色读。三、总结课文学习了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四、拓展作业仔细观察一种你喜欢的植物,以《我发现______的秘密》写片断。《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篇5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3、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及爬墙过程。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二自然段,揭示目标。上节课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所写的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美极了,你们还记得吗?下面我们一边看录像(出示课件),一边回忆课文是如何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边看录像,指名读课文)爬山虎爬满整整一墙,确实好看,它是靠什么爬的呢?(靠脚)爬山虎确实有脚,它的脚是什么样的,是怎样靠着脚往上爬的,文章又是怎样围绕它的脚来写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来学习的内容。二、讲读第三自然段。1、打开书本,回忆课文哪几自然段讲爬山虎的脚?(3—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具体写了爬山虎的脚?(3—5句)2、指读这三句话,思考:这三句话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位置、样子、颜色)板书3、交流位置:A、看实物B、位置在哪儿?(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C、多媒体显示样子:A、看课件

  B、是什么样子的?(六七根丝构成的枝状的,每根细丝象蜗牛的触角。)

  C、这里用了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蜗牛的触角见过吗?有什么特点?(头上有两对触角,在长触角的尖端长着很小的眼)爬山虎的脚就是这样的。(投影显示)颜色:嫩红色4、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说的呢?齐读课文3-5句。5、看着图,跟老师说。按课文顺序说说看。6、同桌独立练说,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指名说,齐说。师:“........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第六句话起了小结的作用。7、第三自然段的3-6句就写了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有第一,二句呢?这两句话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指读)点拨:“今年我注意了”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因为不知道爬山虎怎样爬,今年特别留心观察,原来是有脚的,说明作者正是因为如此注意观察,才能把脚的形状、颜色写得生动。)三、讲读第四自然段过渡:原来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的,那么爬山虎又是如何靠着它的脚往上爬的呢?(板书:爬墙)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哪几句话具体写了爬山虎靠脚往上爬?(第一、二句)2、指读第1、2句,其余同学圈出写爬山虎往上爬的几个动作的词。(板书:触、巴、拉、贴)3、看爬山虎往上爬的动画。

  师讲解(为什么原来是直的,现在弯曲了?发生了什么变化?)(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拉力使爬山虎在墙上贴得更紧了。)原来爬山虎是这样爬的,一起有感情地读1、2句话。4、自己练说爬山虎靠脚往上爬的过程。指名说齐说5、如果仔细看细小的脚,你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你会想到什么呢?(蛟龙的爪子)为什么?(看实物,颜色、有力、脚在墙上的样子)6、课件演示7、填空四、讲读第五自然段。过渡:第四自然段通过一些恰当的动词和丰富的联想,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怎样爬墙,那么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呢?1、指读,思考: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变化。)(板书:变化萎了牢固)2、分读想想这两种情况下爬山虎的脚有哪两种不同的变化?3、怎样相当牢固?(齐读)4、从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结果,可以说明什么?(说明墙对爬山虎的作用多么重要,同时也照应了开头,回答爬山虎顺着墙往上爬的原因。)5、齐读五、总结全文。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从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是哪三个方

  面呢?学生交流,后齐读。2、写爬山虎的脚,还有许多别的内容可写,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课

  文中的三方面内容向我们介绍呢?(最能说明爬山虎的脚的特点)那么课后,我们就学习课文的写法来写片段。3、爬山虎的叶子固然是绿得新鲜,引人注目,但它的脚却是不大

  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叶圣陶爷爷无论写叶子,还是写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观察细致)

  六、课后练习细致观察一种植物,围绕这种植物的某一特点,选取几个方面内容写一个片段,把这个特点写清楚。《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篇6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教具准备1、实物展示台。2、学生准备水彩笔。3、爬山虎实物。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教学过程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三、反馈读书情况。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一、请同学们看实物。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五、发散思维。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还算可以:1、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完成爬山虎的脚的绘画工作,并且培养了他们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在画爬山虎的脚时,学生能够真正的动手去画,体现了语文与美术学科的整合。2、课文在写爬山虎的脚的时候,前后用了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开始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后来又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我把这两个比喻句提出来,让学生体会爬山虎的脚在生长过程中是有变化的,且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比喻句用得准确,恰当。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植物的素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进行段式训练,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写的作品给大家展示,共同进步。当然,我觉得以下几点不足:1、首先是在两分钟训练时,并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使学生读词的声音很小,在刚上课时,我检测学生对于字词的掌握情况,发现个别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好字的读音,这就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读准字音作为重点内容,对于个别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2、根据我听课之后的想法,我认为在画图的时候进行小组合作能够画出准确、恰当的爬山虎的脚来。既可以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又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互帮互助完成任务的快乐感,在这一点上需要向

  其他老师学习。3、有部分知识点讲的不是很清楚,学生不容易理解,例如:在讲

  到“一脚一脚”是否可以替换成“一步一步”时,并没有给学生讲出来,这个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由于教学经验积累尚有许多不足,教学中,我还不能对重点词进行比较的讲解。

  4、根据其他老师的评价,让我认识到了,要结合自己的想法去讲,别人的课件不是自己的想法,备课不充分导致没用的话语比较多,让学生的兴趣降低。

  5、在分析课文时,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我并没有讲出来,虽然我提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并没人深入的为学生讲解。那就是: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要写它的叶子呢?这个问题对于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还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虽然课上我提出这个问题,但是我并没有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导致学生不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改正以上的不足,多听课,积累教学经验。

  6、在上课的时候对个别学生关注的不够,对于这方面的能力要在平时的教学时多注意。《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篇7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3、背诵3、4自然段。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2、导语: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3、对课题质疑。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1、抄写词语2、背诵课文3、4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2、汇报交流。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

  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

  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堂外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板书设计:25爬山虎的脚叶子美:嫩红嫩绿绿得新鲜匀称整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脚怎么爬:触--→巴--→拉--→贴脚的变化:牢固萎了

  课后评析:一、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趣味谜语、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渴望能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乐和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三、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本教学比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如果课件出示过早,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容易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学适宜时机运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1、再现美景,激发情感。在学生充分通过语言文字品味爬山虎叶子的美丽之后,为了进一步激发情感,在音乐声中边请学生欣赏爬满山坡、墙头、岩石的情景,边请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获得美的熏陶。2、再现过程,突破难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再适时机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从中感受到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读书权交给学生,把说话权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不再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基础上,进行相应写的训练,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篇8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准备: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二、导入课文: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三、学习第3自然段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三、学习第4自然段1、自由读。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触→巴→拉→贴5、齐读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7、指导朗读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四、教学第5自然段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2、同桌讨论、汇报。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五、第三段总结: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六、质疑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篇9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2)自渎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第1、2段。(3)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学习如何去观察一个事物。(4)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2)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难点:爬山虎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那有没有会爬墙的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会爬墙的植物。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二、初读课文,解疑,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生词,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2、可见出示本课生字,生词,学生读,师纠正3、读课文,找出课文的哪几段写了爬山虎的脚。4、教师讲解本课体裁说明文。三、讲读课文。1、课文的1、2自然段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A、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写什么?B、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C、齐读思考:你能从这两句话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2、讲读第2段、A、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B、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C、叶子颜色的美表现在哪里?D、叶子的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3、导读。A、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B、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颜色很美。C、爬山虎的叶子长的很整齐。D、爬山虎的叶子的很均匀。E、当风吹过,满墙的叶子也很美丽。4、理解:拂漾5、齐读课文,个别读6、归纳短意。四、背诵第二自然段。五、小结,准备下课。下载全文

推荐访问: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教案 爬山虎 教案

热门文章

认知三角形教案(通用4篇)

三角形(triangle)是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在

关于小学庆国庆主题班会教案【四篇】

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

中班认识年历教案五篇

年历主要有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种。阳历以地球公转周期为依据:阴历以月相变化为依据;阴阳历结合两者特点

最新手捧空花盆孩子教案反思(优质1合集)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手捧空花盆

爱国爱党主题班会教案范文(精选2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

跑跑镇绘本教案范文(通用3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

小学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五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选择。小学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教案5篇第1

小班谁哭了心理健康教案3篇

小班谁哭了心理健康教案3篇小班谁哭了心理健康教案篇1【活动设计】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变得勇敢了,

中小学生资助政策教案范文(精选4篇)

资助,汉语词汇。拼音:zīzhù释义:是指提供资金帮助他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小学生资助政策教

四年级古诗雪梅的教案三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

关于安全教案小班100篇(精选范文5篇)

小班,读音为xiǎobān,是一个汉语词语,泛指人数相对较少的班级;小戏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安

关于网络安全班会教案(精选范文5篇)

班会:学校集体活动中最主要的组织活动之一班会:日本2020年山田裕贵主演的电视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